第二十节 核时代(1/3)
哈里斯堡当的时间29年8月15日下午四点四十八分一架庞大的轰炸机出现在了城市上空防空警报在五分钟前就已经响起了,可是大部分的市民并没有惊慌失措的冲向防空洞,而是抬头朝着噪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因为轰炸机的进入高度为8500米,地面上的人根本就看不到轰炸机,最多也就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很多人并不知道,灾难即将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天使”号上,吴林糠已经把轰炸机的控制权交给了投弹手现在轰炸机正在投弹手的控制下向着目标上空飞去轰炸的瞄准点是位于哈里斯堡城中心的教堂,投弹手早就记下了目标的特征,而且他手上还有一张教堂的航拍照片,可以让他对目标进行比对
十分钟前吴林糠收到了最后一封确认投弹的命令,命令是由罗云冲下达的,通过一架专门负责途通信联络的轰炸机转发给了“天使”
号随即,吴林糠就让投弹手做好了投弹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打开原子弹的保险将原子弹上的气压引爆装置的电路接通
在这一刻,吴林糠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不到半分钟,他却觉得好像过了大半天一样
“上校我们到了”
“可以投弹”吴林糠猛的回过神来,他朝右边的副驾驶看了一眼,投下原子弹的时刻终于就要到来了
投弹地场面并不状况吴林糠甚至没有看到落下地原子弹他只感到轰炸机猛地一轻随即就开始向上窜升,吴林糠与副驾驶迅控制住了轰炸机的爬升度,同时向左转向发动机一直处于最大输出功率的工作状态按照那名部署任务地上校军官的吩咐,轰炸机必须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撤出来
“上校眼镜”副驾驶朝自己戴着地墨镜指了一下
吴林糠这才反应过来他还没有戴上墨镜呢,虽然他不知道戴上墨镜有什么用但是他仍然迅的腾出了一只手来将挂在胸前的墨镜戴上了此时轰炸机已经完成了转向,正在以每小时过450公里的度向110度航向飞行,因为投掉了4吨多重地炸弹轰炸机的飞行度要比之前快了不少
据后来一些哈里斯堡的幸存者回忆,当时他们看到了一枚巨大地炸弹从天上掉了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够看到那架正在高撤出的轰炸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阵强烈的闪光出现当时朝原子弹爆炸方向看去的人几乎都立即失明
美国当的时间29年8月15日下午4点53分代号为“雪茄”地原子弹在美国东北部城市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上空大概600米高度上爆炸根据当时测量下地数据计算,“雪茄”的爆炸威力大概相当吨tnt炸药,爆炸能量主要通过光热,辐射地震波等形式摧毁了这座人口近20万的中等城市
负责测量工作的正是跟随在“天使”号后面地那八架轰炸机这些轰炸机都没有进入哈里斯堡上空轰炸机上携带着大量的探测仪器,还有拨集空气微尘地仪器,以及用来测量爆炸高度的仪器等等
根据战后帝国公布的数据,“雪茄”炸弹安装有55公斤浓缩铀235
而实际上发生裂变的只有大概1公斤左右的铀235很明显,“雪茄”装的铀要比核爆炸装置的多得多当时实验核爆炸装置里只有20公斤的铀235虽然帝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这是一枚没有完全爆炸的原子弹,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根据战后陆续解密的一些资料来看,“雪茄”的设计爆炸当量应该在5到8万吨之间,而不是区区15万吨这一点可以从其装填的铀235的分量上计算出来这其实也正反映出了当时原子弹设计上的一些缺陷,而且工程师与科家都没有掌握到充足的实验数据重要的,正是“雪茄”的爆炸威力远没有达到设计的威力,科家与工程师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之后,最终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原子弹的当量是有限的,而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