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次元战争(十四)(2/3)
上月脸上有伤,忙焦急问道:“优,你的脸是怎么弄的,和同学打架了?”
“我没事,妈妈,不心碰到的。”优作不希望母亲担心,于是选择了撒谎。
“怎么这么不心,以后要多加注意呢。”母亲爱怜地摸了摸优作的头,安慰了他几句后就回厨房做饭了。
母亲自然看出观上月是在谎,因为以家族现在的名声,她也知道孩子经常受其他同学的欺负,想到这里,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不自觉地落下了眼泪,不过她极力控制不发出声音,免得孩子担心。
优作的母亲确实是一位善良、温柔、慈祥的妈妈,就像很多人的母亲一样,但可惜的是,她们的这种品德对自己的孩子来,弊大于利。
就拿观上月一家三口来,父亲希望摆脱“骗子家族”的名头,选择了经商,希望让家族以另外一幅面孔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儿子喜欢动漫,因为家族世代传承的能力,尤其喜欢一些鬼怪精灵方面的题材,常常幻象自己长大了也可以成为祖先那样的大灵媒师。
儿子的这种想法,自然是跟父亲的理念背道而驰的,所以父亲十分不满儿子的做法,总是严厉地批评他。每当父亲教训儿子时,母亲就劝丈夫“少几句”,回头又告诉儿子“理解父亲的苦心”,句不好听的,这种做法有一个通俗名称:和稀泥。
母亲明知道儿子在学校受人欺负,既没有向老师、校方反映情况或寻求帮助,也没有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保护自己,更没有和欺凌者及家长沟通,试图让孩子们和谐相处。
对待家庭关系,不管她的目的如何,最后的结果只是“让一家人表面上维持其乐融融的状态”,矛盾仍然存在,只是她希望所有人都看不见,好一起幸福地生活。
这方面做父亲的也有问题,作为家主,他固然背负了很多责任和压力,想要拯救家族也无可厚非。可是,他从来都是板着长脸,对看不惯的事情严肃批评,从来不跟孩子述自己的苦衷,竭力维持“有威严的父亲”这一角色。
但是,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大人刻意掩盖的思想,他又如何猜得到呢?在他心中,他只是一个父亲不喜欢的儿子,是一个让母亲暗自啜泣的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更担心自己、不让母亲露出难过的表情,他只能选择“笑着我没事”。
爱,是伟大的,也可以抚平心中的创伤,可用对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用错了,后果就十分可怕了,就是“愚蠢的善良”。
像是看到两口子闹离婚,所有人都觉得应该劝和不劝分,都信奉“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劝解的语言无非是“为了孩子想想”、“你一个女人,二婚还带着孩子,多不容易啊”、“离婚不嫌丢人啊?”,甚至还对孩子:“孩子过来,快抱住你妈大腿,别让你妈走。”
确实,很多婚姻都还可以挽救,劝一劝、调解下矛盾后可能生活得更好,但这不代表所有的婚姻都是这样的。某一方出轨、家暴、酗酒以及喝醉了骂人或打人、赌博、吸毒……当维持婚姻的成本高到需要支付孩子的幸福、丈夫的幸福、妻子的幸福和他们各自的尊严时,离婚或许是一个成本更低的选择。
或是班级里有特困生,一个人出于好心,在班里大喊道:“大伙看xxx啊,带的饭就是馒头咸菜,谁的菜吃不了,分给a一点啊。”最后,很多热心的同学献出自己的菜,看似特困生得到了帮助,可是这种帮助是用a的自尊换来的,恐怕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吧。
如果有人指出他们这么做是错的,可能还会招致不满,他们会委屈地:“我那是出于好心啊,做好事还不行啊?”
做好事、献爱心没有问题,但善举不应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同情心、道德感甚至是优越感才去做的,应该是以被帮助者能接受的方式去做的。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