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章 身死为国殇!(2/2)
励所有的军中袍泽:为国奋战,至死方休!
身先士卒,方可得将士效死。或者用一句最直白的话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热血总是能激励唤起更多的英雄之气,沉默、感慨过后,军中各级将领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意志,去安抚、鼓舞军中斗志。
当普通军卒们的心情从初时的惊慌中平静下来,并真正明白了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的壮举之后,虽然身体和手中的兵甲并没有任何改变,可经历过一番心境的感悟变迁之后,眼中彷徨尽去,心志也在不知不觉中变的坚韧了许多。
每个军将兵卒身上这种转变都是细微而无形无迹的,可是当所有这些细微的转变累积起来后,在每一处宋元两军交战的战场上,大宋军卒的士气、斗志却都变的愈加坚韧顽强起来。
不仅仅是在大宋军中,真正将全部心思扑到朝廷政事上之后,学识渊博心思剔透的大宋文臣们,又如何会体悟不到石义坚的良苦用心。
身为大宋勋贵世家之首,洛阳石氏当代嫡长子,石义坚身上除了御林卫指挥使的军职之外,还另有一个清贵显赫万分的世袭朝廷爵位:卫国公。以爵位而言,即便是比之当朝两位宰相也是高出一截的。
因此,收到石义坚殉国的消息之后,感佩于石义坚为国捐躯的壮举,给石家送讣告的队伍,规格之高可谓是古今罕见。
大宋丞相陆秀夫手捧太后懿旨居前,六部尚书、侍郎,身在梧州的朝廷文武重臣悉数随往。
及至石家在梧州城内以石义坚昔日衣冠设好灵堂之后,大宋丞相陆秀夫亲笔挥豪泼墨,留诗一首以示悼念: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在朝廷的尊崇和有意宣扬下,梧州城合城商贾、工匠、百姓自发的前往灵堂行礼致祭。思潮涌动之下,民间惶然之气自然消失无踪。
民心稳、军心定,又有陆秀夫夙夜操劳,河源城内粮草军资充沛,还有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仍然每天背倚棺椁静坐城头。
元军左、中两路都元帅,镇南王脱欢与江南平章阿里海牙,合兵一处后坐拥大军轮番狂攻,可是不论元军攻势如何猛烈,原本藉藉无名的河源小城,却依然稳如泰山。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