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五章 军人使命,家国大义(2/3)
,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我巩汉林也是真心希望兄弟们能安全的从小金山撤离,等休养好身体,与指挥使汇合之后,你们也有机会为战死南澳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巩汉林说到这里,一些军将忍不住插言道:“大人,朝廷即然已有军令,那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撤呢?”
听着麾下兄弟们的追问,巩汉林先是低下了头,等再抬头之时,双眼变的微红,嘴里忽然说起了奉日军统制冯晓亭,“兄弟们,你们可还记得前几天战死的奉日军冯统制。当初进驻南澳岛时,按着朝廷军令和文相的安排,咱们神武、奉日这两营兄弟,要在小金山和屏山岩各选一处扎营立寨之处。当时,老子其实还不大看得起这个酸秀才出身的奉日军统制。挑选驻营之地时,冯秀才也果然主动选了地势平缓的屏山岩,当时我还在心里嘲笑他。认为这种空有学识的书呆子,果然还是比不得咱们这种真刀真枪在沙场上历练出来的人。”
听着巩汉林落寂、悲伤的低语,在场的所有军将们心头也都沉重起来,那个身材高大行事斯文严谨的奉日军统制冯晓亭,仿佛又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巩汉林自嘲的一笑,又接着说道:“可接下来,安排青澳湾的驻防工事,引诱元军一万前锋进入南澳县城,再到妙计百出,连夜全歼敌军。那时候,我巩汉林才明白过来,冯秀才是真有学识有能力,比我这个没读过书只知道硬拼硬砍的莽汉强上何止十倍。”
“第二天,我也曾问过冯秀才,问他为什么主动要去驻守屏山岩,却将地势更险要的小金山让给我。结果冯秀才只是笑着告诉我,同是为国效力,何分难易。而且这小金山、屏山岩互为接应,守哪里都一样。”
说到这里,巩汉林的眼角控制不住的滴落了两颗英雄泪,语气也哽咽起来:“呵呵,我巩汉林从军这么多年,别的本事没有,可这小金山和屏山岩,哪里更易守,哪里更危险还能不清楚吗?患难与共,临危争先,冯秀才是条汉子啊!”
巩汉林落泪哽咽,整个岩洞内的氛围也肃穆沉重起来,“也就是在那天,冯秀才很认真的和我说过一番话。从南澳岛说到广南东路,说到琼州,说到咱们大宋朝廷,说到家国大义。那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咱们神武、奉日两营弟兄为什么要驻守南澳,又该如何去守卫南澳岛。”
“兄弟们,咱们从军之前,都是普通的百姓,不管生活过的好坏,都有家人、有亲朋、有乡邻师友。这普通天之下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家庭,在朝廷的统一治理下,合起来就是大宋,就是我们的国!家国,国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啊!咱们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个人的功名利禄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身为军人,拿着百姓血汗和朝廷钱粮供给的盔甲、粮晌、军械,咱们堂堂五尺男儿,就要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军人的家国大义!”
在巩汉林浅显直白的话语中,岩洞内的军将们越发的沉默起来,逃离战场求生的渴望,和守护家族师友、亲朋乡邻的职责、荣誉正在他们内心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这一次,身为他们的主将,巩汉林并没有逼迫他们在战场上继续坚守,反而将生存的机会明白无误的放在了他们面前。
只是在他们身前,奉日军统制冯晓亭和无数昔日的军中袍泽,已经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他们诠释了军人的大义和坚持。而巩汉林和冒死冲上小金山的盘龙卫勇士们,也同样做出了明确的选择。
渐渐的,大宋重组天子六军之后,那句在操练时每天响彻他们耳边的誓言慢慢浮上心头,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是哪一个人率先轻吟,直至整个岩洞内汇集起一股整齐雄壮,振聋发聩的高呼。
军人,以保家卫国为使命;以服从军令为天职;
视荣誉为生命,视袍泽如手足,临敌奋战,一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