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仇人(2/3)

萧鹏乐了:“《封神演义》看过吧?战争一打起来,一大群修道之人出山,这就是道教。它们自从创立以来就有四大基础:爱国、护民、敬祖、礼神。是世界上所有宗教里为数不多的把‘爱国’放在首位的宗教。而佛教讲究的是‘不争’,平时与世无争潜心修佛,讲究各种戒律,你让他们像五台山那些和尚那样站出来反抗?那毕竟还是少数。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做,你都不能说他们是错,遵守戒律的是坚守本心,一心向佛,而那些破戒保卫家园的也是为了拯救更多的劳苦大众。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关键看人自己的选择。这个问题就不能深究了。”

(老杨在此郑重声明,这段内容没有任何侮挑起宗教争端的意思,老杨自己就是佛教徒,有皈依证的那种,进寺庙不花钱的那种。这只是就事论事。)

杨猛继续问道:“那另外那个什么--是干什么的?”

萧鹏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卖国贼!”

“啥?”杨猛和潘佩宇听后都愣了。

萧鹏给出了一个数字:“五十万件!”说完后自己解释道:“从他手里倒腾出去的华夏国宝,超过五十万件!流失海外的古董有一半都是出自他手。”

这下杨猛和潘佩宇一起吸了口凉气。五十万件?那是什么概念?

萧鹏看着两人表情,就给他们讲述了一下关于卢芹斋的故事。

卢芹斋并不是本名,他原来叫做卢焕文,后来改名‘芹斋’,这个名字来自于宋代诗人林光朝的《芹斋诗》。

这卢芹斋的故事充分的说明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什么意思。

他小时候父母双亡,被送到一个大户人家张家当仆人,他的工作就是照顾张家二少爷,而这个张家二少爷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国民政府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当时张静江法国担任商务参赞的时候,带着卢焕文去了法国,在那边成立了‘通运’公司,专门出售华夏特产,什么丝绸、茶叶、地毯、瓷器、漆器等,然后为孙国父提供资金支持。革命成功之后,张静江回国。而卢焕文也跟张静江分道扬镳-----他改名卢芹斋,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然后开始自己的文物贩子生活。

尽管那个年代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文物保护法》,但是卢焕文毕竟原来是张静江的家仆,那手眼通天,直接垄断了这个行业,大量的古董文物都经他之手流入了外国------绝大多数都是国宝级!

比如大名鼎鼎‘昭陵六骏’。

那是唐太宗昭陵的石刻浮雕,雕刻了六匹唐太宗生前骑的六匹骏马。那可是大浮雕,一匹就重达几十吨的那种,卢芹斋为了把这六匹马偷运出去,竟然把所有的石雕全部敲碎!当做碎石准备偷运出国!

结果这事情遭到当地居民的堵截,盗墓者为了逃命把碎掉的昭陵六骏扔到了山坡下,落回到国人之手。

结果没过多久,其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骏石雕,就让卢芹斋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星条国宾尼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经过这卢芹斋的手卖掉的东西包括什么汉武帝时期的画像砖、隋炀帝时期的铜佛铜像、唐高宗时期的石狮子、唐玄宗时期的侍女石刻等一系列罕见精品。用他自己的话说,‘足以完整见证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全过程。’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全国博物馆里的文物加起来,赶不上这卢芹斋倒卖的文物价值的一半的一半!他当年随手赠给诗人陈梦家的青铜器,就给定位国家一级文物,也就是‘嗣子壶’。由此可想而知这卢芹斋当年到底折腾走了多少东西!

而这山中定次郎和卢芹斋两人加起来偷走的华夏文物,占据了画下所有流失文物的八成之多!最可笑的是,到了今天,还有很多人给这卢芹斋‘洗白’,说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