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始见名将未白头(2/3)

太过复杂,有十几个人一伙的,也有五六个人抱团的。彼此之间都看不上眼,又或者以前有什么恩怨,闹的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刘琮冷眼旁观,听之任之,直到快到沙羡之前,这些小家伙们才打出了结果,正式分成了两派。这其中,人数较多的是“豪门派”,其领军人物名叫许亮,是个粗中有细,行事举止颇为豪爽的少年。而“寒门派”的领袖则是吴宽,身手不错,待兄弟们也很好,就是性子有些偏执。

既然有了头儿,刘琮便将二人任命为队长,再有意识的安排他们做些事情,平时言辞神态之中,已将二人当做心腹,许亮毕竟有些见识,也还罢了,吴宽自小是遭人白眼长大的,碰到这样的“明主”,心中自然感激。没几天功夫,刘琮便通过他俩,将其余人等收拾的服服帖帖。

至于魏延,那是将来有大用的,刘琮不说,魏延也能从他的安排中感觉出来。

六月初,刘琮到了沙羡拜会黄祖,因最近没什么战事,黄祖便在城外营中设宴款待。席间刘琮先就自己在江夏招收部曲一事,向黄祖致歉,将黄祖闹得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贤侄言重了!左右不过是些孩子,随你折腾便是,又有何错处?莫非贤侄觉得老夫如此吝啬?”黄祖相貌粗豪,大鼻子宽额头,满面胡须钢针也似,虽然鬓角已生白发,饮起酒来却不输旁人。

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黄祖当下便让人取来上好的铠甲八十副送与刘琮。

如此好事,刘琮自然不会拒绝,高高兴兴地收下,举杯遥谢。一时间宴席之上笑语晏晏,宾主尽欢。

“当年若非太守出城调兵,解了襄阳之围,恐怕荆州早已非今日之局面。这些年您又屯兵于此,保境安民,太守诚可谓荆州柱石也!”刘琮这些话说的发自肺腑,又说的是黄祖最为得意之事,黄祖听了大喜,笑道:“贤侄几时这么会说话了?哈哈,什么柱石,太过了!”

对于黄祖,刘琮是很看重的。因为黄祖在历史上,可是荆州著名的反曹派主力,如果他不是兵败身死,说不定本主还能依靠他——当然现在的刘琮对于黄祖,也有很多倚重之处。

能拉上这么一个强援,对于刘琮来说未来的许多安排就有了保证,而且黄祖虽然任人唯亲,本事也不咋滴,但其作为江夏大族,又在江夏经营了这么些年,势力不可小觑。

若想在荆州立足,继而有所作为,就不得不与这些豪门世族打交道。在刘琮心目中,江夏黄氏与蒯氏不同,虽然同为荆州本地豪门,但其根基不同,而对于刘表的影响力,应该是不分仲伯的。只是一个在外领兵镇守,一个在内筹划谋略,同样是辅佐刘表,所起的作用不一样罢了。

当然以刘琮现在的实力还谈不上拉拢谁,他目前所能做的,无非是先改变旁人对自己的看法,至于能顺便获得什么益处,那自然是最好。

在沙羡盘桓了数日,刘琮并没有与黄祖部下有什么私下往来,这让暗中观察他的黄祖心中大定,也觉得自己有些反应过度。待刘琮率领部曲离开沙羡时,黄祖干脆又送了些刀枪剑戟,弓弩箭矢,刘琮来者不拒全都笑纳。不过对于黄祖提出派兵护送的建议,刘琮婉言谢绝了。倒不是觉得太g过招摇,而是无此必要。

离开沙羡之后,刘琮一行先由长江逆流而上,出江夏郡后转而南下,再走陆路,过华容,行至六月中旬,终于到了长沙郡攸县。

这里,有两个他很想见的人:名将黄忠和从兄刘磐。黄忠自不必说,如果历史不会改变的话,他将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不过既然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嘛……

至于刘磐,据说十分骁勇,经常率部主动出击,并不只是一味死守。刘琮来的不巧,正碰上他率部攻略艾县,好在黄忠并未随行,所以在攸县城外军营之中,先见到了黄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