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男儿功名马上取(2/3)
战场,家族遭兵灾元气大伤的悲惨故事。这些天下间的大事,他们或许听长辈议论过,或许自己也曾思量过,然而却从来未曾如同现在这般,如此明晰地被展示于眼前。原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之事,在天下竟然如此之多,而那些惨烈更甚,甚至闻所未闻的事情,则让他们在震惊之余,也多了几分思量。
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
刘琮并没有给他们一个直接的答案。因为他自己也在思考,在思索,只是这个命题太过庞大,也太过沉重,他只能告诉这些少年:
战,是为了不战!
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据荆州以图天下也罢,都只为家乡的一缕炊烟;手握权柄,剑指天下,只为换万世一代太平!
这些思想在刘琮每天与少年们的交流中,潜移默化,逐渐根植于他们的心底。
有了这样的觉悟,少年们的精神气就与之前渐渐不同了,彼此之间的隔膜也随之逐渐消融。
在这个过程中刘琮也受益良多。对于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受限于来自后世的知识,而是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判断。他就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疯狂的吸收着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着自己的阅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
暴雨来的快,却的也快。满身泥点的士卒们很快又暴露在烈日的炽热中。
妈蛋,这么快又进入烧烤模式了,刘琮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心中嘀咕。以身作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考验人的意志力了。特别是在没有任何人约束督促之下,自己找虐。不用别人说,他也知道现在自己晒的跟普通士卒没什么两样,但是在黄忠眼里,这个荆州牧的二公子,却逐渐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个世道能吃苦的人很多,但多是本来就苦命的人,不挣扎又怎能求存。可是刘琮显然不是这种人,他这么做,目的何在?
有时候黄忠很纳闷,刘琮年纪轻轻的,又不是府中长子,为何却表现的如此急迫?他到底在害怕什么?不过这些问题,也只在黄忠脑海中一闪而过罢了。
不过刘琮能与他的部曲同甘共苦,这一点赢得了黄忠的欣赏。他本就是起于士卒之间,现在能做到中郎将,都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即便现在做了将军,对于士兵仍然怀着朴素的同情。能善待士卒的人,在黄忠看来至少有可取之处。
于是不知不觉的,黄忠对于这个年轻人不再冷面以对,能抽出时间的时候,也尽量传授他一些箭法,然而令黄忠有些意外的是,刘琮的枪法不知得自何人,竟然相当了得。甚至那个叫魏延的小子,似乎身手也不弱,只是一直不显山露水,让黄忠看不清他的底细。
如此过了月余,刘磐率部自艾县返回。此次出征,掠夺了不少人口及粮食,使得他心情大好,见到刘琮时,也觉得没那么反感了。
在此之前,刘磐一向是瞧不起叔父家的三位从弟的。老大刘琦太过文弱,性子又墨迹,不投脾气。老二刘琮是个出了名的惹祸精,没干过啥正事,至于老三刘修,也是小小年纪就不学好。
然而此次相见,刘磐与刘琮稍一接触,便发觉这位从弟已不是那个记忆中的无知少年,传说中的狂妄之徒。
现在的刘琮沉稳、理智,甚至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让人心中不得不重视他。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刘磐有些不敢置信。他今年二十八岁,在军中历练也有数年,见识自然是有的,也正因如此,才会对刘琮的变化感到吃惊和不解。
两年前刘磐曾在襄阳见过刘琮,与那时相比,现在的刘琮身材更高,也更加结实,脸庞棱角分明,整个人看起来阳刚硬朗,言辞谈吐间,再不复当年的轻狂浮躁。
刘琮先是详询了此次出征的过程,继而对刘磐主动出击的战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