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衔命出征视死归(2/3)
可能暴露,晚到的话则突袭的意义……
贾诩见刘琮皱眉不语,便知道他是为了增兵之事烦恼,沉吟片刻后对刘琮说道:“将军何不派文将军和飞熊军一部前往江北?”
文聘所部那夜固守陆营,使得偷袭营寨的周瑜亲卫死伤惨重,羽铩而归,其部虽有伤亡,但实力犹存,算起来应是战力保持的比较完整的部队。而飞熊军长于攻城,调出一部分前往江北,也能让高顺所部增强攻城的实力。
刘琮考虑片刻之后,便同意了贾诩的提议。没想到消息传出之后,各部校尉纷纷前来请战,赵云和魏延两人虽没有和胡车儿一样亲自露面,可他们麾下的校尉却来了不少。
别的人还好打发,可胡车儿是飞熊军的主将,抽调的又是他的部下,所以刘琮也只得同意他领兵去江北。不过去了江北必须听从黄忠的指挥,对于这一点,胡车儿大咧咧的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听从号令,不会擅自行动。
而对老成持重的文聘,刘琮就没什么废话,营寨遭遇偷袭后文聘的表现,足以说明他是可以坐镇一方的大将。
就在文聘和胡车儿挑选人马北上的第二天,刘琮收到了周瑜遣使送来的书信。
对于周瑜给自己回信这个举动,刘琮并没有觉得意外。他只是有些好奇,周瑜在信中会写些什么?
看了眼送信的使者,见对方神态不卑不亢,满容平静,目光从容,刘琮便只是一笑,抽出信笺低头看去。
“君英隽异才,胆略兼人,遂破曹公,起于荆州。”开篇对应的是刘琮信中对周瑜的赞誉之词,但紧接着周瑜便在信中分析道:“然将军控荆州未久,本当内固士民、招徕英杰,备军资修耕植,然后北迎天子,以偿君之夙愿。今趁丧发兵,实为不智,何也?窃以为不智者有三。”
看到这里,刘琮收起笑容,神色愈发郑重。
“其一,将军以无道之兵,伐丧乱之地,岂不闻哀兵必胜之说?其二,将军所患者,唯曹操尔,今曹操与袁公相持,正可北上以击其不备,坐失良机,此其二也;其三,江东历孙氏已有三世,民固兵附,人心所向,兼之楼舻如云、甲士无算,慷慨奋起之杰,不知几何!”
分析完大势之后,周瑜又写道:“以将军之天资颖亮,当知荆州与江东相争,正如鹬蚌相争,徒使渔翁得利也。瑜唯愿将军三思而后行。”
渔翁者谁?不用周瑜写明白,刘琮也知道他指的是谁。
最后,周瑜在信末写道:“讨虏将军权,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瑜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今衔命出征,唯有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而已矣。”
这番话的潜台词就是,孙权是个英主,如此信任我周瑜,所以我绝无二心,以死相报。
“都督之意,我已知晓。”刘琮放下信笺,对那使者说道:“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为将来计,我自然要先发制人,毕其功于一役了。请代为转告都督,我意已决,绝无改变之可能。除非……”
使者闻言抬头望向刘琮,目光中稍有疑问。
“罢了,想来孙权也不会甘心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切。”刘琮却似乎自嘲一笑,摆手道:“前者为消弭两家仇恨,我特意上表,奏请朝廷册封孙翊为扬州牧、讨虏将军,朝廷也体谅琮之苦心,特加应允。谁知道孙郎却自有打算。”
说到这儿,刘琮面露苦笑:“我这一上表,反倒把孙翊将军害了,却不知他如今可还安在?若是在的话,又在何处?”
那使者冷笑道:“此乃我江东内部之事,请恕某不便相告。”
“哦……据我所知,孙翊将军,不,如今成了丹阳太守,已被剥夺了兵权,等若放逐。”刘琮叹道:“可惜了一员虎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