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明暗相间离其心(2/3)

是江东世家豪强与孙权之间的裂痕还不够大,而江东军中诸将,似乎也渐渐习惯了孙权的统帅,若是再被动等待下去,只怕江东内部的反抗之火,只会越来越小,甚至最终熄灭。”刘琮说出症结所在,自然就已有了对应之策:“所以我觉得现在必须主动引导,把这把火烧得更旺!”

“哦?将军打算怎么做?”贾诩转头严肃问道。

刘琮明亮的双眸中,闪过一丝狡黠:“我打算派人对那些有反抗孙权之心的豪强进行指点,让星星之火,最终成燎原之势!”

“指点?”贾诩愣怔了下,很快便反应过来,拿起粗布擦着手上的油脂,一边说道:“老夫明白将军的意思了,不过以老夫之见,这样做还不够。”

这下轮到刘琮愣怔了,还不够?在他的想法中,是要将荆州军中的一些校尉、骑督以及特卫营中的好手派去给豪强当军事顾问的,至于怎么打,自然是打游击战。只要江东内部大乱,孙权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办法将蜂拥而起的叛乱剿灭。之前孙权之所以能连连消灭李术、孙辅等人,完全是利用对方不备,打了时间差的缘故。不过看贾诩这意思,似乎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并不完全认可。

贾诩微微颔首,丢开粗布,对刘琮说道:“诚如将军所言,孙权现在执掌江东,可谓名正言顺,必须先从此入手,接下来才可事半功倍。之前将军上表,表奏孙翊为扬州牧,现在为何不故技重施?至于孙权如何得位,江东早有流言,何不加以利用,以乱江东人心?即便那些豪强反对孙权,也当有充足的理由,至少要占住大义名分,才会获得江东人的拥护,而不是各自为战,最终为孙权各个击破啊。”

“故技重施?”刘琮皱眉问道:“现在又当表奏何人为好?”

“若是按照将来的说法,孙策之死疑点重重,那何人与孙策最为相善,对此最为在乎呢?而谁又在江东军中地位足够高,会让孙权因此而忌惮呢?”贾诩眯着双眼,看着刘琮说道。

刘琮猛然醒悟,是啊,自己之前一直想要挑拨周瑜与孙权的关系,眼下看来似乎成效不大,但若是按照贾诩所说,那么孙权无论再怎么信任周瑜,都会在心中产生芥蒂。

“其实将军联络豪强是对的。”贾诩稳稳地坐着,捋着稀疏的胡须继续说道:“只不过让他们打出反孙拥周的旗号,似乎更能为江东人所接受。即便不为人所认可,也能让孙权为之起疑,试想若真是如此,周瑜又当如何自处?他麾下的那些将校,又将如何看待?”

“至于江东世家,将军也应改变策略,既然要拉拢他们反对孙权,就要表现出相应的善意,不妨对他们做出一些许诺,同样对豪强也是如此。如此一来,那些摇摆不定,首鼠两端的世家豪族,便可能为我所用,他们的态度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江东的人心向背,所欠者,无非是没有一个强势的人来引导罢了。”

“如此明暗相间,阴阳相辅,既有堂堂正正之师大军压境,又有间者奔走其中,内外夹击,里应外合,何愁江东不定?孙权难平?”

贾诩说完之后,目光灼灼的望向那堆燃烧的正旺的篝火,看起来很是淡定从容,但心里也正燃烧着一团火,他相信刘琮的判断,同样相信刘琮会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

能得如此主公辅佐,一展胸中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又何尝不是件幸事呢?

“先生所言大善!”刘琮抚掌笑道:“好一个明暗相间,阴阳相辅!这样看来,我却还要给周郎备上一份厚礼呢。”

贾诩微笑道:“将军是指舒县周氏族人?”

“是啊,周郎虽然将家眷搬到了会稽,但其族人甚众,许多人故土难离啊。如今我军已占据舒县,他们因担心受到牵连非难,所以请求南渡,为此连田地都不要了。”刘琮笑着摇了摇头:“为了安抚其心,我已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