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天命无常保荆扬(2/3)

积如山的粮草,顾徽的眼神有些飘忽,他定了定神斟酌着语气说道:“将军有鞭挞宇内,镇定四海之志,当此乱世,唯有将军这样杰出的英豪,才可荡平凶逆,匡扶汉室……”

他说这话时目不斜视,神态诚恳至极,仿佛真的是发自肺腑一般,不过刘琮想听的可不是这些,他扭头看了眼顾徽,耐心等待下文。

顾徽浅浅一笑,从容说道:“然《周书》有云,天命无常,修德为要。徽窃以为,汉室倾颓,已无复兴之时,将军既已跨蹈江汉,又将称量江东,何不据长江之极,以此天堑,保有荆、扬,然后建帝号以图天下?”

这话刘琮听着有些耳熟,倒不是之前曾有人这么对他说过,而是鲁肃曾对孙权说过类似的话。这番话的重点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有荆、扬”,至于汉室如何,或者自己是否建帝号以图天下,都是割据荆、扬的前提和手段罢了。如果说在无力抗拒北方强敌的情况下,这么做无疑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但现在刘琮并不认为,“鼎足三分”或“划江而治”是唯二的选择。

通过顾徽所说的话,刘琮更加确定了江东世家的想法,那就是自保。唯有自保,对于这些世家来说,才是最符合其利益的。

他们试图影响自己的决策,而且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想到这里,刘琮看向顾徽的眼神中,便多了几分冷漠。

这就是世家,他们永远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为此漠视当今天下大乱,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的现实。然而刘琮也知道,自己早就和世家捆绑在了一起,而且正在为新的世家出现和崛起创造条件。不同的是,荆州世家与江东世家相比,显得更有扩张性和外向,而江东世家则相对保守和内向。

也许是感受到了刘琮眼神中的冷漠,顾徽眉头微蹙,心中有几分忐忑。方才的话他是认同的,因为这是陆、魏、顾三家共同商议之后而做出的决定。虞家虽然未曾参与其中,但也派人暗中与会,至少是了解这个内情的。而就顾徽所知,还有一些世家和豪强,对此也表示了支持。

既然孙权已无法保有扬州,那么换一个人来支持,又有什么不对呢?只要刘琮不是孙策那样鲁莽冲动的性格,相信双方一定能够合作的很愉快,江东,说到底还要靠这些世家大族中的人才来治理啊。

刘琮收回目光,转而望向营内正在操练的将士,眼神变得平和许多,他沉声说道:“子叹所言,非吾当下所念。不过琮即为汉室宗亲,又怎能不竭尽全力,以兴复汉室呢?”

对于江东世家,刘琮肯定是要用的,但怎么用,如何用,却不能由这些世家来主导。所以适当的敲打,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的话,这些世家很可能会联合起来试图左右自己,就如同眼下这般……

见刘琮将他汉室宗亲的身份搬出来,顾徽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镇南将军、成武候可是天子亲口承认的皇兄。他的眉宇间闪过一抹忧虑,但他很快明白过来,刘琮这么说并非拒绝世家的支持,而是再一次明确的向自己,或者说通过自己向江东世家表明态度:其志在天下,非仅仅保全荆、扬而已!

其实在江东世家之中,也并非所有人都是保守的。至少顾徽就不是,所以当他相通了这一点之后,看向刘琮的眼神中不禁多了几分热切。当然他的态度并不足以影响其他世家,甚至连说服兄长顾雍他都没有多少把握,但此刻顾徽的心里,的确是有建功立业、辅佐帝王之心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顾徽已经无需再多说什么了,他暗中思忖,此行回去之后,该如何劝说兄长,又当如何调整家族应对的策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各家会采取怎样的动作,顾徽甚至已经有所预料了。毕竟江东世家在对外时可以保持一致,但彼此之间天然就存在竞争关系。

而且顾徽也知道此时的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