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东西并进事可成(2/3)

万,兵附民强。然北有袁绍、曹操,南有交州张津,更兼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未平也。况江东近来民生凋敝,粮价飞涨,吏民不安。肃以为,当务之急,先以平稳为要,安定江东,以收其利。然后平交州,将军亲领大军出宛、洛,以取许昌,另以大将统兵攻徐、青,东西并进,收复关东诸州,则大事可成也!至于益州、汉中,彼时不攻自破,何足为虑?”鲁肃将自己这几天所想过的大略和盘托出,在他看来,这应该是目前刘琮所能采取的最好战略。

至于“大事可成”的是怎样的大事,鲁肃不说,想来刘琮也当明白。

这便是鲁肃与周瑜的不同之处了。鲁肃出身于豪强地主之家,空有抱负却因无人举荐而不得施展,好容易遇到个孙策,尚未展示自己的才华孙策便遇刺身亡,接掌江东的孙权倒是对他颇为看重,但在刘琮的攻伐之下,竟然还未坚持一年,于是便又成了一场空。鲁肃对于汉室谈不上有多么忠诚,在他看来汉室天命已尽,早就该改朝换代了。这也是鲁肃为何会建议孙权“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的原因。

之所以没对刘琮说出同样的话,自然是因为刘琮已经数次通过檄文等告知天下,他是要“扫灭逆贼,以兴复汉室”的。若是真这么说,就算刘琮心中同意,面上也会如孙权那样拒绝的。既然大家心知肚明,又何必宣之于口呢?

刘琮听了之后颔首道:“子敬所言,亦为琮之所虑。却不知如何平稳江东,子敬何以教我?”正如鲁肃所说,这大半年来孙权调集重兵与刘琮相抗,之前又出兵攻打皖城,期间还扫平豪强和山越叛乱,粮草消耗可谓巨大。江东本就不是富足之地,经过这番折腾,早已使得经济崩溃,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多半控制在世家大族手中,有些地方的普通百姓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当然江东经济崩溃的原因还远不止这一点,但眼下若是不能很快稳定局势,谁知道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会不会铤而走险?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刘琮自然很是重视。

不过很显然鲁肃对于政务并不是很精通,他皱眉沉吟片刻后,对刘琮说道:“或可从荆州调运粮食,以平物价,也可以自大族中借粮,熬过这段时间。总之必须先稳定局势,否则必生祸乱!”

他说的这两条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和刘琮的预期还相差太远。见鲁肃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刘琮便不再与他讨论这个问题。今天来的主要目的,便是请鲁肃亲自往巢湖去见周瑜,至于如何安定江东,刘琮心中已有了初步打算。

只要周瑜能率领残余的江东水军来归,那么最大的隐患便随之消除,刘琮才能专心于治理方面。

而鲁肃对于此行抱着很大希望,当初他回东城安葬祖母,若非周瑜相劝,他很可能就听了好友刘子扬之言,去投奔巢湖郑宝了。而周瑜在劝说鲁肃的时候,便曾借用过马援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想来周瑜即便为部众考虑,也会率领水军来投刘琮。而刘子扬,就是刘晔,本身也是当地世家大族子弟。

就在刘琮与鲁肃二人相谈甚欢之时,周瑜正立在船楼之上,遥望江南之地。

郑宝所部水军千余战船,与江东水军分布于巢湖南北两侧,但在周瑜看来郑宝这一万余人,实为土鸡瓦狗,不堪一击。只是郑宝前些日子不但遣使通好,还派人送了一批粮食给周瑜。那使者表示郑宝并无与江东水军作战之意,并说郑宝已有降荆州之念,请周瑜不要阻拦。

阻拦什么呢?江东水军在牛渚时,就有部下驾船叛逃,周瑜得知后曾下令不得追击,更何况是和他毫不相干的郑宝?

本来周瑜是打算返回舒县老家,并派人去吴县接出家眷的,想必刘琮得知后也不会从中阻挠,但是水军将士们又该怎么办呢?他们的家人也多在江东,难道也能顺利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