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或以公瑾督三营(2/3)
建立秩序,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拿下诸侯仅仅是时间问题了。所以才将创业初期的集权军制逐渐转型为围绕他几个儿子的分权国制。
有这个大反面教材在,刘琮自然更坚定了集权之心。当然他也有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平衡保守的江东世家与锐意进取的荆州集团之间的实力。如果再加上以周瑜为首的南渡北士集团,可以说刘琮所面临的内部问题一点也不小。
刘琮看的很清楚,如今这个‘乱’世,已经彻底变成了军阀割据,统治一方彼此征伐的‘混’‘乱’局势。割据战争,争的是什么呢?争地盘,争人口,争人才,争民心。
如今地盘已跨有荆、扬,几乎占据了南方半壁江山,人口虽然还是没有袁绍统治下的四州众多,但也不容小觑。至于人才,现在刘琮麾下可谓人才济济,比起任何一方都不遑多让,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民心呢?就刘琮所推行的政策而言,对普通百姓既不会勒‘逼’过甚,也不是那种固泽而渔,有今天没明天的疯狂压榨。在政治上宽严相济,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百姓的支持。
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江东地区相对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和地广人稀的人文环境所造成。清理户籍正是为了保护普通百姓不至于受世家大族的过度盘剥压榨。比如历史上就连陆逊,也就是现在的陆议都曾指民为盗,然后行收编部曲之实。否则江东哪儿有那么多盗贼?适于耕种,土地又多,只要肯出力气就不愁饿死人,对于江东土著也好,南渡流民也罢,都能够很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恢复家园,或是建造家园。
而世家大族固有的匿户在刘琮的默许下,得以保留,但佃户就是佃户,部曲‘私’兵却是要解散的。哪怕你暗中‘私’蓄,只要不被人告发或主动跳出来谋反,刘琮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样的部曲你留之何益?剿灭叛‘乱’没你,开疆拓土没有你,粮秣军械更是和你没关系,平白养着这多么不事生产,只会打仗的壮汉难道就是为了‘操’演好玩?
手中无兵,自然腰杆就硬不起来,对于刘琮而言,江东世家大族可以占据高官显爵,但是对不起,军队都在我刘某人手中,不要‘逼’我举起屠刀哦。而世家大族若是想通过控制官吏,阳奉‘阴’违甚至暗中阻挠新政的推行,刘琮也自有相应的手段来分化瓦解,断然不会让他们随心所‘欲’。其实只要不过分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又怎么会与刘琮做对?
至于以周瑜为首的南渡北士集团,刘琮也早已想过对于他们的安排。无论是周瑜还是鲁肃,以及韩当、黄盖、凌‘操’等将校,都是难得的人才,若是放着这样的人才不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攻取江东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不过怎么用,也是一个很考验刘琮‘胸’怀、策略的问题reads;。
这方面刘琮就必须依靠贾诩了。对于人‘性’的把握,毒士若说自己是这个时代第二,那恐怕无人敢说第一了。如今贾诩在荆州集团中,地位越发超然,但却更为谨慎,除了公务上的往来之外,与掌握特卫营的吴宽、军中大将黄忠、魏延、赵云以及王粲、庞统等人都无‘私’‘交’。
对于刘琮的担忧,贾诩并不觉得是杞人忧天,到他这把年纪,又经历过太多事情,对于人心和人‘性’早已看得通透。就说周瑜,当初孙策身死,孙权继任之时,他为何要从驻地领兵奔丧?是防备孙权对其不利?还是对孙策之死有所怀疑?若非防备孙权,那么又是防备谁呢?答案呼之‘欲’出:江东世家大族。
再看其与孙权之间的种种,也并非君臣相得,更谈不上生死相托,有猜忌有提放,就是没有同心协力,共拒外敌的默契。可以说孙权之败,周瑜至少也是有责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区区流言就离间恶化的,俗话还说呢,苍蝇不叮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