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遣使相劝植隐患(2/3)
地驻扎了。不过巴东郡紧邻荆州,又控扼巫峡,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领兵占据此处自然是为了将来打算。
见刘琮若有所思,相对而坐的贾诩双眼微眯,捋着胡须的手不自觉地停顿了一下,心中暗自念叨:“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他自然不知道这句话乃是出自后世明末清初人欧阳直公的《蜀警录》,不过对于这话他也是颇为认同的。蜀地虽然看似偏居一隅,但其战略位置却得天独厚,易守难攻,可若是治理好了,未尝不能成为稳固的大后方和大粮仓。旁的不说,高祖以汉王之号领巴蜀之地,休养生息数载,这才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
得之,则荆州无后顾之忧,据山川之险,拥百万之众,足可雄视天下,虎瞰中原。否则荆州便仍然处于两面夹击之困境。
在这一点上,刘琮和贾诩、诸葛亮的看法是一致的。之前鲁肃所提出的先平定北方,待大局已定之后再行攻略益州、汉中的战略,实际上是低估了益州本身的重要性,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地方如果落入一个强势的雄主手中,将会对整个天下的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然这个世之枭雄自然就是刘琮始终防着又不好亲自动手消灭的刘备了。现在与刘备结盟,是出于大势考虑,然而双方都很清楚,这种暂时的结盟是靠不住的。
刘琮抬眼看向贾诩,出言问道:“以先生之见,刘备与我方结盟之后,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会不会约我方出兵汉中,共灭张鲁?”
“不会。”贾诩摇头道:“老夫倒是担心其渡河北上,依附袁绍。”
对于这个假设,刘琮还真没想过,闻言不由吃惊的问道:“何以见得?”
贾诩捏着颏下稀疏胡须沉吟道:“将军虽与刘备结盟,然备兵微将寡,弘农等地又屡遭战火,生灵涂炭,百姓十不存一,何以立足?今袁绍败于曹操之手,实力虽存但内乱又起。当此时备引军投奔袁绍,则袁绍因官渡之战而受损之声望又可提升。更何况刘备与袁绍同与曹操为敌,备若去投,袁绍必然重视。如此种种,试问刘备为何不去依附袁绍?”
“若果真如此……”刘琮心中念头急转,原本的历史中,刘备倒是在官渡之战前投奔袁绍了,为了骚扰曹操跑到汝颍,忽悠了刘辟等黄巾残部一起作乱,后来被曹仁打得鼻青脸肿难以招架,这才带着残兵败将投奔了刘表。
其实认真说来,刘琮还是很佩服刘备的,出身贫寒,半生坎坷,却硬是打出了三分天下的割据之局。他那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屡败屡战的顽强,的确值得刘琮学习。
这固然也有刘备起点低的原因,但他也曾两次据有徐州之地,很可惜自己经营不好,接连被吕布和曹操拍飞。所以很显然刘备不是没有创业的能力,而是没有守业的能力。
当然刘备的另一个天赋是很牛叉的,那就是借鸡下蛋,裹乱妨主。看看历史上被他下过蛋的鸡,被他祸害过的人,这名单可真够长的:曹操、袁绍、公孙瓒、田楷、陶谦、刘表、杨奉、龚都……真壮观。他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借力打力的事儿,唯一玩砸的就是在当时比他还穷,还翻脸比翻书快的吕布身上。
按照这个路数,刘备跑到河北去给袁绍添乱,会产生怎样的变数?刘琮眯着双眼忍不住开始琢磨起来。
期待吗?似乎的确挺值得期待的。
事实上就刘琮所得到的情报来看,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地盘、人口、兵力、粮草、等等硬实力,还都远超曹操。然而袁绍最大的问题还是后院,袁氏家族败亡也不是止于一场官渡之战。以袁绍的性格,刘备去投奔固然会很“重视”,但绝对会给本就派系林立的内部,增加一个更大的隐患。相信只要袁绍一死,刘备必然会跳出来,至于能做到怎样的程度,刘琮现在还不好断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要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