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忽有急报荆州来(2/3)

赵韪叛乱,他本有意出兵平叛,却被黄权等人以各种理由压制,使得他失去了这个机会。而庞羲的东州军更不会让他插足巴郡,若非此次刘琮攻打成都,只怕他还没机会表现自己。

刘琮之所以要说这些,正是为了分化瓦解益州诸人。军事上的胜利如果不能尽快转化为政治上的胜利,终将会给将来治理益州埋下隐患。唯有收服其心,才能将这种隐患消除,即便不能根除,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弭益州各阶层对于荆州的敌意和对立。

当然,对于冥顽不灵者,刘琮也不打算姑息纵容,否则失了敬畏之心,早晚还会生出事端。

将刘璋等人暂时软禁在牧守府中之后,刘琮便带着近卫出了内城。虽然对于荆州军军纪颇为自信,但刘琮还是想看看,是否有人因这场胜利而忘乎所以。

城内被破坏的相当严重,木质结构的房屋最怕大火,然而若不是特卫营潜入城中放火,制造混乱,其他各部也很难迅速攻入城中,势必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对于不打算从荆州继续调兵的刘琮来说,这样的代价似乎是必须的。

“大将军!”正率领部下清理废墟的吴懿见到刘琮,连忙迎了过来。昨夜攻城之战,他所率领的益州营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这让吴懿多少有些憋屈,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刘琮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因此并没有固执己见。

刘琮勒住战马,询问了一下城内受损的情况,皱眉对吴懿说道:“城中百姓受战火波及,虽然不可避免,但现在我军既已获胜,还需伸出援手,让城内百姓早日安顿下来。此事便交予吴将军负责,若是有什么困难,可直接来找我。”

见刘琮对此事如此重视,吴懿便不自觉的挺直了腰背,本以为刘琮对自己这些降将会区别对待,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城内虽然因火灾之故受损颇为严重,但荆州军军纪严明,并没有发生掳掠百姓之事,使得吴懿越发认定,追随刘琮才是最为明智的。

在城内巡视了一阵,甘宁派出的信使找到刘琮,言及府库粮仓等处已派兵严加看守起来,刘琮听了心中大定。虽然眼下各部战果尚未统计出来,但刘琮知道昨夜一战,真正伤亡的两军将士并不算多。如果估计不错的话,城内益州军降卒很可能有三万之多。再加上因战火之故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将会是个很庞大的数字。

这些人要是没了饭吃,谁知道会不会铤而走险?刘琮可不想冒这个险,毕竟此时益州各地,还有不少军队。真若是闹得四处开战,很可能就会陷入益州这个泥潭之中。

别的不说,就是庞羲和他所率领的东州兵,都要认真思量好好谋划。

而且还有领兵驻扎在江州的严颜,还不知道肯不肯投降呢。

至于李异、庞乐等人,刘琮反倒不怎么担心。虽然目前还未有消息传来,但之前暗中派出的人与之接触,已经可以看出他们的态度了。如今攻克了成都,想来他们也会顺理成章的率兵投降。

再度回到牧守府中时,已是天光大亮,刘琮匆匆用了些饭食,这其中少不得还要被打断数次。

如何处置益州降卒,这个问题刘琮和贾诩、法正等人商议之后,都认为还是要从领兵的将领身上着手。只要领兵之将真心归顺,则这些降卒便不足为虑了。毕竟在益州,大部分军队都是将领的部曲私兵,搞定了将领,他麾下的士卒还能翻了天不成?

此事可谓当前的重中之重,刘琮不敢怠慢,用了早饭之后,便开始挨个召见邓贤等益州将领。

原本刘琮是要先召见邓贤的,不过在贾诩的建议下,先将泠苞请了过来。

泠苞倒是很干脆,在刘琮稍稍表露招揽之意后,立即表示愿追随刘琮。对他来说,家族的因素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他本身想在这个乱世中建功立业,成就功名。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他又岂能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