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循序渐进缓图之(2/3)
来的消息。得知曹操退兵之后刘琮本来还有些疑惑,但紧接着刘备打败袁尚夺取邺城的消息使得刘琮恍然大悟。
曹操这是准备去捏软柿子,或者说,要将刘备再度扼杀在摇篮之中。只是不知道刘备能否抗过这一关,真正在北方站住脚。
其实说起来刘备本就是幽州人,在北方发展的话或许更为合适,更何况刘备很有战略眼光,虽然武力不及曹操,但只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早晚会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
和当初为了防止刘备到荆州挖墙脚而对其戒备冷淡不同,现在刘琮对于刘备采取的是结盟援助的政策。虽然这个政策遭到贾诩等人的怀疑,但刘琮并不认为,刘备强大之后就一定能够对自己产生威胁。因为在自己前面,始终还有个曹操给自己挡枪。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最后受伤的是谁,对刘琮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若是连这个自信都没有,刘琮觉得干脆别提什么匡扶天下了。
在庞羲上了降表之后,李异、庞乐等将也先后遣人往成都表示愿意投降。唯有领兵驻守在江州的严颜,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对此刘琮让刘璋专门给严颜写了封书信劝降,让他以益州百姓为重,勿再起刀兵,祸及四方。据说严颜收到这封劝降信之后很是抑郁了几天,最终还是选择了向荆州军投降。
如此一来,除了少数偏远地方之外,益州大部分地方都已归顺,不过刘琮很清楚,这只是表面上的平定罢了。
只要益州的世家大族仍然对自己持有敌意,早晚还会引发叛乱,这是刘琮无法容忍,但又必须面对的现实。不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益州很可能会成为不断消耗荆州实力的泥潭,对此刘琮的应对,早在进攻成都之前便已经展开,不过现在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推动。
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将以黄权为首的几家大族屠戮殆尽,或者柔和一点的手段,抄家为奴永世不得做官。然而刘琮并不打算这么做。虽然看上去杀光反对者能够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问题,但实际上除了增加对抗、埋下隐患之外,并不能够达到刘琮真正想要的目的。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刘琮也逐渐意识到为何益州的世家大族会如此强烈的反对自己。除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他们对于权力的把持**,对于强势主公的不安,对于荆州新政的反感综合起来,就成为了这些大族痛恨乃至反对的根源。
要消除这种敌意和不合作的态度,也绝不能用改变新政来换取,对此刘琮非常坚定。
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是否有必要杀一儆百呢?
考虑再三之后,刘琮还是认为,杀人容易,但却绝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将这些世家大族融入到军政体系之中,使他们和荆州的世家大族一样,捆绑在刘琮的战车之上,唯有如此,才能共同进退,同心协力。而黄权身为益州牧前任主簿,很显然就是这些世家大族的代表性人物。
如何劝降黄权?这就成为刘琮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从黄权被俘后的表现来看,他对于生死倒是看的很淡。然而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有牵挂,有时候生死之外,还有许多令人难以放下的东西。对于黄权而言,自然就是他的家族了。
黄权被软禁了几天之后便被刘琮赦免,放回家中。黄权倒也光棍,回家之后干脆闭门不出,更不见客。他知道刘琮是想让自己主动低头,不过黄权却没这个打算。甚至那些昔日的同僚已经改投刘琮之后,黄权依旧不为所动。
在他看来,刘琮固然实力强横,但这仅仅是对益州而言,将来会如何还很难说,现在选择投靠刘琮,并不见得就是个正确的选择。潜意识里,黄权还是对于刘琮非常抵触。
然而当他的家人都加入到劝说的阵营之中后,黄权就不得不考虑,自己如果再固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