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谁遣双璧奉君前(2/3)
又迫使自己不得不改变战略上的细节,当然这种代价,刘琮认为还是颇为划算的。因为与孙策早晚都会有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而能搅动得吕布不死,与刘备联手对付曹操,可以说至少减轻了自己来自北方的压力。现在看唯有袁绍没能南下,令人稍有遗憾,但官渡之战不曾爆发,袁绍实力尚存,未尝不是件好事。
而自己若想有所突破,就不能任由荆州的发展因循守旧,无为而治。
是时候在荆州全境推行南阳策了!
“这些,都是兄长这一年多来的所得?”刘琮将沉重的竹简铺开,低头细心阅读起来。几案的案头上,这样的竹简还有好几卷,都用牛皮绳系着,看那皮绳的磨损程度,想来经常翻阅,以至于结实的牛皮都磨细了,有的地方,还打了结,应该是断过之后又再接上的reads;。
端坐在刘琮对面的刘琦,沉稳的点了点头。与两年前相比,他几乎像是变了一个人,从前略显文弱的身体,现在变得颇为结实,虽然肤色较以前显得黑了许多,但看起来更加健康。而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他的目光没有了当初的迷惘,变得坚定、锐利起来。当然刘琦温厚的性格,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自从去年他与刘琮促膝长谈,坦诚地表明了自己愿意协助刘琮成就霸业之后,刘琦便主动去了南阳,之后又几乎走遍了荆州九郡。在南阳他一面学习新政,一面记录自己的心得和看法,而且没少向杜袭、裴潜等人提出建议。而随后游历九郡,也是为了在各郡推行新政进行考察。这一年多来的历练,使得从前那个文质彬彬、风流倜傥的刘琦,变得严谨务实、稳重大方。
这几卷竹简,就是刘琦这一年多来的心血。诸卷合称为《南阳策补遗》,其实是针对在荆州全境施行南阳策而进行的思考和构想。这样重量级的理论书籍,对于现在的刘琮来说,真是来的太及时了。
刘琮越看越兴奋,忍不住就其中的内容与刘琦讨论起来。这一谈,便到了深夜。兄弟二人吃饭的时候,都还在就此事议论着。
在刘琦看来,如今要在荆州全境推行南阳策的时机,业已成熟。从人才上来说,南阳郡已经培养出不少适合的人才,而其他各郡对于南阳郡这几年取得的成就,也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变得羡慕,可谓民心所向。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刘琮一直以来的宣扬。最近甚至出现了南郡、章陵郡等相邻各郡的人口迁居南阳的事情。
经过一夜长谈,兄弟二人都认为,如今推行新政,几乎可以说水到渠成,没有太大的阻力了。
如今荆州的世家豪强,基本上没有人再敢与刘琮作对,甚至如蔡、黄等世家已经和刘琮绑在了一起。至于文、邓等家族,也与刘琮关系匪浅,即便是以前的蒯越,现在也转变成了刘琮的拥趸,当然不会反对此事。
第二天一早,刘琮满怀歉意地回到自己的院子,方洗漱完毕,正要到后院去看蔡姝,却见到两个陌生的面孔在前院一隅盈盈而立,看身形是两个妙龄少女,不禁有些纳闷。这莫非又是蔡氏使出的手段?送来两个分宠的?
正疑惑间,却见管事拿了名刺来寻自己,扫了一眼之后,刘琮有些意外的问道:“这人是益州来的?”
管事回道:“确是益州来的使者,据说是奉益州牧之命,专为公子送来一双伺候枕席的玉人reads;。”说着,回头向那两位少女招手示意。
刘琮听了哭笑不得,打眼看过去,见这两个少女一个俏丽明媚,另一个端庄秀美,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甄宓相比,却也是难得一见的美色。
只是,这是啥情况?刘胖子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自己好色的名声,竟然都传到益州去了?
再者说,当初因为刘焉病逝,刘璋刚继任益州牧的时候,刘表遣使说服甘宁等人造反,两家的关系可一直比较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