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机枪(2/2)

照设计公司的所在地称为“罗福斯”(raufoss)弹,这种弹头同时拥有穿甲、爆破、破片和引燃四重毁伤效果!

其弹头包含固定钨芯的一层软钢制成的钢套,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弹头整体硬度过高,在嵌进膛线时对枪管的磨损,软钢套还在装药爆炸时产生大部分的有效破片;软钢套外面是一层传统的铜被甲,尾部用铅塞封闭,使弹头固定成一个整体;而在被甲内的弹尖部分还填充有混杂燃烧剂和爆破装药,能够产生纵火和爆破效果;最后,在钢套与钨芯之间还有少量锆粉,其轻易点燃、燃烧时间长、引燃效果好,以供给更大领域和更长时间的引燃效果,达伦是生怕打不逝世那些大家伙,弄了大口径机枪不算,还配上了这么凶残的弹药,另外,为了进步命中率,这家伙选用的是有示踪功效的曳光弹,固然精度会相对较差,但考虑到可能的应用间隔还是可以吸收的。

此外,这家伙还考虑到假如全部应用穿甲爆破燃烧弹,万一要对付的目标皮太薄,导致弹头无法起爆会降低杀伤效果,所以还在弹链上混装了其它子弹,只是,能让达伦看中的,自然不会是普通的弹药……

在上世纪50年代,美军设备过一种106mm无后坐力炮作为营级的反坦克兵器,由于当时的测距和瞄准装置实在不太给力,所以当时在无后坐力炮的身管正上方装了一支.50口径的试射枪,当射手瞄准完毕以后可以用试射枪先试射一发,假如打中了,就意味着瞄准无误,可以用火炮开火,而与之配套的,则是专用的示踪曳光弹,在弹尖部分装填了可以爆出明亮闪光和大批白烟的特别烟火剂,并且最尖端是一枚火帽,以保证即使是大角度的擦中也能正常发火,不过,这种设计也意味着,假如目标非常柔软的话,那么就不光要遭遇烟火剂对其表面的烧灼,甚至可能会深进其内部燃烧!

相比之下,反倒是最后一种弹药比较简略了,纯粹的曳光弹,只不过应用了燃烧更快而且足有普通曳光弹三倍亮的曳光剂,这蓝本是二战时轰炸机编队防御机枪用的曳光弹,以进步截击轰炸机编队敌方战斗机飞行员的心理压力,由于打出往之后看起来就像一个着了火的篮球!而达伦同样也是这样打算的,“没准那些需要对付的大家伙会被这玩意儿给吓跑呢”?当然,由于有超量的曳光剂,命中目标后的烧灼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三种弹药被达伦按照3:1:1的比例混装在了弹链上,总之,被扫上一梭子的话,硬皮的挨炸,软皮的挨烧,至于不软不硬的,则可能是又炸又烧……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