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海外宫内官俱笨(第一更)(2/3)

劲。”

“冬天冷,要不盖好圈,大雪一下,冻死了。”

“耽误种田,养多了得有人照料。”

“天热不下蛋、生病。”

六个官员一人说一句,把家禽养殖中的问题说出来,至少他们认为是个麻烦。

“是销售,卖不出去,都自己吃?”

双手托着脸的小丫头突然出声,清脆的声音中竟然有种鄙视的意味。

官员互相看看,忍了。

“怎么解决?”李易又问官员。

这次六个人一同摇头,表示不知道,怎么解决?能解决吗?

“这个时候考虑两点,一个物流,修路,包括航运,在无法短时间内解决时,考虑加工保存技术,比如风干。

而蛋的长时间保存,只有两种,变蛋和咸蛋,平时百姓自己可以多吃点蛋,对身体好。”

李易给出办法,强调技术的重要性。

六个官员开始称赞,表示支持,好像都学会了,之后去地方当官能用上。

“风干的家禽难道就有人买?有活的,为什么要买风干的?”李易还有问题。

六个人:“……”

咋那么多事儿呢?风干的莫非不是肉?有肉吃就行呗!

李易根本不指望他们回答,自己说:“所以咱们要研究关于风干的家禽怎么吃才好吃的技术,让风干的变成美味,大家才愿意买。”

“哦~!”官员发出同样的声音,他们没人问怎么做才好吃,这点对李家庄子不属于问题。

“游艇上就有风干的鸡,我要发开,然后做成菜,大家尝尝。”李易不玩虚的,上干货。

有现成的东西,吃一吃就知道好不好。

……

长安的科举考试进行中,今天第三天,中午。

考生们吃饭,大部分愁眉苦脸的,很想找个人交流一下。

贴经题、计算题等常规的都答了。

诗跟赋也写了,各自觉得不错。

到了时务策,麻烦喽。

说什么逻辑自洽,这个好办,就怕答的内容不符合大唐的要求。

参加考试的同窗那么多,竞争压力大。

李隆基在搭建的高台上吃火锅,春天的风透骨,吃鸳鸯锅合适。

透过玻璃窗户看考场,看每一个考生,他的眼中都带着期许。

有的考生已经考了好几年了,大部分败在了时务策上。

往日考生接触不到国家大事,没有太多的信息渠道。

找当官的吃饭,通常写诗论赋,互相吹捧。

谁没事儿敢妄议朝政?被抓住把柄,会丢官。

“从此百姓可多知朝廷要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晓国事,才能为国忧,懂得捐钱。”

李隆基不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