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进退两难的司令官(2/4)
有纵深也就算了,毕竟陆军的作战半径不必空军和海军,以数百上千公里为计算单位,日本再小也足够陆军展开作战,但是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的日本又不像大不列颠群岛那样地形平缓,反而是山地和丘陵占据着八成以上的面积,再加上依靠着富足的起源和相对发达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大大小小的城市圈,可以说,整个日本想找一个可以展开大规模陆军集群会战的战场都找不到!
当然,这种情况对于布列塔尼亚军而言反而是一种优势,格拉斯哥这种跨时代的新兵器优势就在于复杂地形环境下的装甲作战力量,其良好到难以想象的机动性使得复杂地形条件下,特别是城市巷战环境中的作战效能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主战坦克和装甲车,上百米长高强度钩锁和别出心裁的驱动轮涉及,赋予了格拉斯哥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使得帝国的装甲兵在巷战中脱离二维层次的束缚,可以自由而灵活的利用高度来达成以往不可能实现的装甲突袭!
就如同几十年前的航母之于战列舰,当战场维度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之时,结果也会发生颠覆性的巨变。在几天前的神户争夺战之中,虽然第3特装机甲师最终作战实力,被迫退出神户,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格拉斯哥的威力,几个月前还被中华联邦陆军砍瓜切菜一般打翻在地的帝国装甲兵在神户城中居然逆天般的战翻了联邦一个师,虽然只是一个空降师,但是联邦的第一空降师装甲实力也堪比帝国和的普通机械化步兵师了,而第3机甲师自身在与联邦装甲兵团的作战中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难怪即使是之后的大版失守也没能使公爵大人的好心情消退多少。
但是接下来的战况却没有如同公爵预料的那样发展,名义上支援日本的中华联邦在拿下大阪,与布列塔尼亚在奈良和京都重兵对峙之后,就一反常态的采取了守势,这使得公爵“以奈良或是京都等城市为诱饵吸引中华联邦投入兵力,以格拉斯哥消灭敌有生力量”的作战计划刚刚开始就宣告失败,毕竟这个方案就是以中华联邦是进攻方为前提指定的,现在对面的那个海军提督却打死也不进攻,就只能让公爵徒呼奈何。
该死的,果然是个海军的胆小鬼,压根就不懂陆军是怎么作战的,你怎么能不进攻呢?!阿尔弗雷德公爵狠狠地腹诽道。
然而,这个胎死腹中的作战方案却不是令阿尔弗雷德公爵进退两难的原因,毕竟,对于侵略者的布列塔尼亚而言,刚刚占据的日本关东和近畿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武装反抗力量,其中不乏大量前日本军人的残余,作为一场虎头蛇尾的闪电战,这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后遗症。所以作为日本占领军总司令的阿尔弗雷德公爵,他也愿意抽调部分兵力对占领区来此大规模的扫荡,而前线的对峙显然可以为治安作战提供更加充足的兵力和时间。
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作为一个数千年前就诞生系统战争体系和思想文明,中华联邦的军人在战术、战略方面的敏感性绝对是世界一流,仅仅和格拉斯哥交手一次之后,中华联邦就迅速的发觉了人形自在战斗装甲骑的优势···和缺点,在神户挨了一个闷棍,东海道行营迅速做出反应,一改联邦陆军以往的大范围、大纵深、大集群作战风格,将联邦陆军的“定海神针”装甲集群撤回二线,利用尚未定型的“移动式前线部署”和“标准化生产模块”在一线部署了难以计数的哨戒炮,特别是针对格拉斯哥的高机动性,而设置的陆基近防武器系统“滚油”6管30毫米机关炮,其3000发每分的射速和2000米的射程,再加上高度自动化的火控系统,使得任何试图冲击防线的格拉斯哥无一例外的成了大型不可燃垃圾,再加上无法计数的恐怖机器人,中华联邦成功的在大阪构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永固工事。
再收回装甲集群这个铁拳之后,中华联邦另一铁拳重拳出击,通过神户和大阪两场战役,中华联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