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地震与海啸(1/2)
此时,火山爆发的海域这里,一场地震,正在发生,而伴随着地震的发生,海啸也跟着形成了!
地震与海啸,都是很危险的事情,这里可能有朋友虽然听过,但是不是很清楚的。
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这个可怕的自然灾害!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
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
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米深处。
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
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但是这时候形成的海浪,显然就不是几十米了,而是上百米的巨浪。
人类在这些巨浪面前,那就像个蚂蚁一样。
不说人类了,即使是那些万吨巨轮,估计在这海浪面前,也是个弟弟都不算吧?
只要遇到了,那肯定就会是船毁人亡的下场了,肯定是跑不掉的了!
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它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
还有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
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
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
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1960年南美大陆有个国家,地震海啸的形成,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
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
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霓虹国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造成海啸的初始扰动,可发生在离岸很远的地方。
初始波数也不多,但经过传播路径上的大陆架,还有海岸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波数增多。
形成若干个很大的波,相互的时间间隔为数分钟或更长一些。
通常第二个或第三个波为最大。在第一个大的波动到来前数分钟(或甚至达半小时),海湾中可观测到异常的海水倒退现象。
环大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
据统计,世界上近80%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大洋四周沿岸地区,
其中受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