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3/10)

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使全体中国人明白中国那个“道”是甘当奴隶的意思,实际上是对中国所进行的武力的“文化启蒙”——这么简单的道理,中国人怎么就是想不通呢?    在一九四四年的秋季,在藤野这一个日本下级军官的内心里,充满了焦虑。“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用毛泽东后来写的这几句诗词形容藤野当时的焦虑心情,那是特别恰如其分的。依他想来,大米就快有了,面粉就快有了,皇军整天吃高粱米的日子就快结束了。为了让皇军不但尽快吃上大米白面,还能尽快吃上鸡鸭鱼肉,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替皇军对中国农民进行思想教育。    他满口说着“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圈”什么什么的美好愿景,说得连自己都很陶醉都很感动了。当然,有些话他说得也是特别严厉的。    “明年的,高粱的,统统的不许再种!大日本皇军,高粱的不爱吃!种高粱的,死啦死啦的!种水稻的,大大的良民!种小麦的,也是大大的良民!大米,白面,皇军的爱吃!你们的,要大大的明白!……”    藤野在些个中国农民们面前踱来踱去。他双手戴着雪白的手套,右手按在刀柄上。说那些话时,胃在疼,忍着。他脸上的表情不但严厉,而且目光中射出杀气。不远处的一马车高粱米使他腻歪透了。可是再腻歪也得拉回去呀,不拉回去自己和手下又吃什么呢?总不能喝西北风吧?    些个中国农民,皆低着头听他吼,全当是听驴叫。    忽然,不好的事发生了——一头小猪崽不合时宜地出现,一边喜悦地哼哼着,一边将嘴巴插入高粱堆里大快朵颐。    藤野的目光完全被小猪崽吸引了过去。    十二名日本兵的目光也都被小猪崽吸引了过去。    村里早已没有鸡了。因为日本兵总来抢,农民们干脆不养了。公鸡母鸡都不养了。农妇们的手,已经两三年没捡起过鸡蛋了。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藤野们的胃肠,也已两三年没挂过油水了。那头小猪崽,在他们眼里变成了脆皮焦黄的烤乳猪——它也就三十来斤那么大。    藤野戴着雪白手套的右手离开了刀柄,朝小猪一指,口中喊出了一道命令。于是十二个日本兵,一齐去逮小猪。有的放下了枪,一扑又一扑的,企图将小猪扑着。有的用刺刀捅,巴不得一下子将小猪捅死。然而那小猪蛮机灵,在围追堵截之下,左闪右避,冲突腾挪,看去无所畏惧,似乎以为是些人在与它闹着玩。周旋间,居然还顾得上再拱一口高粱吃。这乃因为,炮楼里的日伪军一出动,主人便牵着它,跟随村人们往村外躲避,所以它对人不那么怕了。再者,秋季的晒场是它的最爱,是可以往饱了吃几顿的地方,是不甘心被轻易撵走的地方。    村人们都抬起头来了,面无表情地望着那情形,替小猪暗暗着急,希望它能识时务点儿,赶快跑掉。    藤野面无表情地望着,终于望得没了耐性,一挥手,大吼了一句日本话。    于是牵着狼狗的日兵放开了狼狗。狼狗也早已捺不住攻击的性子,一蹿一蹿的,要不是被绳套拽住着,一开始就冲过去了。此刻日兵松了手,狼狗如箭射向小猪。它可比那些日兵们顶事儿多了,三下五除二,转眼将小猪扑倒了。    一名日兵倒提小猪两条后腿,咧嘴笑着走到了藤野跟前。藤野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其他日兵也都眉开眼笑。而小猪自然感到了恐惧,可怜地吱哇乱叫。    藤野一摆头,另一名日兵解下鞋带,相帮着将小猪四蹄捆住,扔到了装满高粱米袋子的马车上。    “太君,太君放了它吧!它还太小呀,又瘦,没多少肉的。等把它养大了再让太君们吃行不行?那时太君们吃到的肉会多一些不是吗?……”    村人中走出了六十多岁的韩大娘,迈动一双小脚,一边向藤野跟前走,一边哀求。那小猪是她家亲戚好不容易从山东带过来的。河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