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苏克萨哈之死(1/2)
苏克萨哈,清朝大臣。姓纳喇。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原本依附多尔衮,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世祖福临谢世。已经出过痘的八岁皇三子玄烨登基,改元康熙。世祖遗诏命上三旗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佐理政务,史称“四大臣辅政。”
清世祖死后,索尼等手奉诏,跪告诸王、贝勒等说:“今主上遗诏,命我四人辅佐冲主。从来国务政务,惟宗室协理,索尼等皆异姓臣子,何能综理?今宜与诸王、贝勒等共任之。”诸王、贝勒答道:“大行皇帝深知汝四大臣之心,故委以国家政务,诏旨甚明,谁敢干预,四大臣勿让。”于是,索尼等奏知皇太后(孝庄皇后),宣誓就职于福临神位前。誓词曰:兹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觉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讳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索尼本来是大清元老,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然而,康熙皇帝登基后,索尼就请了一段三个月的病假。索尼选择此时“称病”,显然表明他对未来变局并不十分确定,处于一种摇摆的状态。同时也说明,索尼并未与鳌拜联合起来。同时,索尼也十分厌恶苏克萨哈,因为他曾经多年依附多尔衮。
遏必隆和鳌拜同属镶黄旗,两人勾结权势最大。
康熙五年正月,鳌拜执意更换旗地,在社会上激起了轩然大波。苏克萨哈力阻,大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疏言不可为,鳌拜恼羞成怒。后来朱昌祚的女儿朱玉瑶打瞎了鳌拜儿子纳穆福的右眼,彻底将鳌拜激怒。利用职权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下狱议罪。康熙皇帝特召辅臣询问。鳌拜请将苏纳海等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争,苏克萨哈虽有心力保三人,无奈有心无力。玄烨故不允其请。而鳌拜却矫昭,将三人诛杀弃市。
后来,康熙皇帝曾经亲自来到了索尼的府中探望,并亲口答应了自己与赫舍里的婚事。索尼决定帮助康熙皇帝,因此和苏克萨哈的关系有所缓和。无奈索尼体弱多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索尼死后,鳌拜更加骄横。
苏克萨哈孤立无援,无奈之下见到康熙皇帝说:“鳌拜在一天,大清将永无宁日。剪除此顽,您还得动用些非常手段,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征战几人回,自古如此。要成功就得有所牺牲,如果有朝一日需要我走,我当即递上辞呈,别无他言!”
康熙皇帝沉默了片刻说:“苏克萨哈,你可有办法对抗鳌拜?”
苏克萨哈点了点头说:“为今之计,只有老臣请辞。索尼已死,我如果请辞之后,辅政大臣只剩下了鳌拜和遏必隆两人。辅政之事自可以取消。等到皇帝亲政之后,可伺机铲除鳌拜。”
康熙皇帝叹了口气说:“你是真正的忠臣,不知辞官之后打算去哪里?”
苏克萨哈说:“微臣乞请驻守先帝孝陵。”
康熙恩准之后,苏克萨哈驻守孝陵。
谁知鳌拜并不死心,他罗织苏克萨哈二十四大罪状,拟将他与子查克旦磔死,余下子孙处斩,籍没家产。康熙皇帝洞见鳌拜等素怨苏克萨哈,积以成仇,而不准奏。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再次矫旨,剪除苏克萨哈。
其实对当时的大清来说,如果对历史纷争纠缠不休,大清极有可能陷入纷乱、动荡与分裂中,重蹈大明的覆辙。这是苏克萨哈和朱昌祚一直坚决反对换地与圈地的真正原因。但鳌拜为了镶黄旗公司的利益一意孤行,遏必隆默许,索尼病危,谁又能力挽狂澜,制止这一切?正如熊赐履的那句感叹:可惜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