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神罚(1/3)
紫川临从挪典东征军大营带了三万挪典军出发,加上先锋莫言的两万人,及归降的巴布皮摩斯丁两军,总计有七万人。
“我有七万雄军,足可横扫天下。”
这是紫川临出发时过的一句话,在场的诸将,均为他的气势倾倒,大家一致认为,仁教当兴。
不过,事实只有他和今西清楚,凭这七万人马,要橫扫东泽,推翻天月,难!
不是他的军事才华不行,而是客观的因素太多,无论是归顺的海牙军还是挪典军,他们都不是紫川临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扣除兵将之间的隔阂不,军事化的差异,极易致部下不知所措迷失自我而导致失败。他想要将自己的军事思想植入到有着悠久传承的这些部下心中,非是一条军律可以行的通,更非朝夕可以成功,只有在不断的战斗中潜移默化,但这有个前提,他必须始终保持着胜利。
今西提议,让他领七万挪典军去,紫川临拒绝了他:“如果连支杂牌军我都治不服,何谈打败天月。”
今西了解他性格刚烈,遂不再劝他,只是让埃塞森挑出最勇敢强壮的三万人。
埃塞森同样明白,紫川临对挪典对仁教的重要性,要不是紫川临再三要求,他恨不得跟着去贾岸,用自己的身体给紫川临做盾牌,他将自己一直视为尖刀的三个精锐大队全数给了紫川临。
大军过了牙水,一路上风驰电掣前行,沿路的城镇乡村,早已被莫言的先锋选礼了一遍,目之所见,断壁残垣处处,百姓但见兵马,无不吓得瑟瑟发抖。
紫川临下令大军不得奸掠,不得害民,不得拿百姓物什,违令者斩首。每到一地,除了拆除天月教的教堂外,挪典仁军与海牙百姓秋毫无犯。
百姓尚在庆幸中,紧随其后的今西就来了,仁教的宣教使可谓是一点也不仁慈,他宣布所有的粮食和牲口必须接受管制,所有百姓必须信奉光明神才能分配到面包,除此之外,他还宣告,但凡信奉光明神的民众,不但可以分到口粮,夏粮收割后还将分到田地。
就这一条,让百姓对他的仇恨消失了三分之二,增添了三分之一的支持。
到底,海牙民众虽然信奉天月教,但也只是信仰而已,在生死面前,真正能做到殉教的人并不是很多,当然,这也跟区域相关,海牙毕竟离天月教庭遥远,受到的影响不能同米兰王国和斯曼王国相提并论。因此,在刺刀和面包面前,大多数民众选择了投入光明神的怀抱。
紫川临的东路军在前开路,今西在后面全力布置仁教的宣传工作,彼此分工合作,东征似乎超出想象的顺利。
七月的骄阳格外炎热,紫川临率领的东征大军不得不放缓行程,七日,大军进入海牙中部地区,与莫言的先锋大队在德鲁地区汇合。
莫言的先锋队之所以能深入到海牙腹地,皆因海牙将主力军**驻马里前线。
有天月教支持,同科达利结盟,自身又兼有兵力优势,海牙并没想到挪典能逆攻入境,是以在东北方,并未布置足够的应急部队,这才给了莫言的可乘之机。
德鲁城位于海牙偏东中部,西距王城伦齐三百五十里,是海牙中东部的重镇,肩连着科达利的商贸物流来往。占领德鲁相当于截断海牙一条胳膊加一条腿。
如此重要的地方,守备自然不是之前那些二三流城市能相比的,海牙在德鲁部署了三万正规军,外加地方保安团,又有高墙厚砖为依托,可谓是一夫守城万军难破。
莫言的先锋队曾试图攻城,最后丢下数百具尸体仓惶撤退,幸亏德鲁城的将军个性保守,但求守住德鲁,未曾出击。
紫川临并不责怪于他,反而对他的勇敢大加赞赏,并通令全军表扬。
“教主大人真是宽厚仁慈啊!”莫言败军得赏,嘉奖令一出,军卒大异,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