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越想越通透(2/5)

这下……倒是来了。

大明才开国一年,但,因为种种原因,郑信与何七都已经适应了自己大明子民的身份,当下听说边疆报捷,连饭都顾不得吃,跟着人群一起涌了过去。

龙湾以北有浮桥。

北方来的报捷信骑正是从浮桥那边过江,在这边迎上了礼部提前等待的官吏。

面对越聚越多的百姓,礼部官员当众安排了一番,没有让信骑如同惯例那般疾驶入城,而是做出了一套游街的方案。

换了新装,插了大旗,还有人敲锣打鼓引路,宣扬着遥远西北的战事,热热闹闹地从金陵西北的凤仪门进城。

即使许多人已经提前听到消息,正式的报捷信骑到来,还是引发了围观。

报捷信骑从凤仪门入城,绕了一个大圈,几乎穿过了整个金陵,才终于来到金陵东南的皇城正门,进入皇宫。

本就还在上元的热闹当中,报捷信骑走了这么一趟,使得整个金陵城都沸腾起来,不用朝廷下令,百姓们自发地开始庆祝,甚至一些大户还临时请了戏班,再次搭台唱戏。

城内还传出一位经年老儒听到消息后当街泪流满面,见人就开始念叨:“五百年啊,五百年了,又回来了,终于又回来了。”

河西之地,自唐末割据以来,历经五代宋元,终于重回了汉家正统之下。

皇城内。

老朱亲自拆开了汤和的报捷文书,细细读完,也终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甘肃,算是定了。

这封文书,不仅介绍了白海之战的详情,还说起,此战之后,甘肃各部纷纷与大军接洽,商讨归附之事。

基本上,甘肃行省除了北边较为偏远的亦集乃路和兀剌海路,其他各路都能纳入大明麾下。

汤和还给出了一份名单,表示若是皇帝陛下同意,可以很快安排这些人进京朝见,同时,大军也已经开始进驻各路,不过,因为兵力不足,也就需要皇帝陛下亲自安排,派遣更多驻军到河西。

看过了报捷文书,老朱当即带着众臣来到东阁的会议室。

这么大的事情,朱塬当然不会错过。

大家依次落座,满面红光的老朱示意对面已经提前挂上的大幅甘肃行省地图。笑着道:“现在,事情定了,再说说吧。”

之前的讨论,只是根据简单的飞哥传书进行的安排,这一次的信息更加详细。

因此,也可以做出更加详细的对策。

老朱话音落下,常遇春首先道:“可以再加派驻军5万,主公,俺是说,原本陕西的那些归附士卒,可以打发一些去河西。平章之前说了,河西之地非常适合屯田,就让他们去屯田罢,免得留在陕西动心思。”

常遇春之前入蜀,就带了大批陕西降军过去。

不期待这些人立大功,只求不让他们留在陕西产生不安定因素。

夏国覆灭,大部分的陕西士卒也就通过蜀道重新返回。

没办法。

这年代的人,都不是太喜欢背井离乡。

常遇春倒是想着带这些人回金陵,再继续打乱安排到其他地方,但,强行这么做,很可能闹出乱子,只能放弃。至于留在蜀中,也担心他们同样成为扰乱地方的不安定因素。

这次,倒是个机会。

河西地广人稀,打发过去几万人,不会如富饶的蜀中那样产生太多矛盾,反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关中。

常遇春开口,朱塬身旁的左相李善长也跟着附和:“主公,不止那陕西,四川……也是可以征调一些人过去。”

两地都是刚刚平定,而且,因为战事都不是那么惨烈,没有山西那种被打到不敢动作的敬畏感,地方势力的底蕴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这就要采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