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举人名列第三(2/3)
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起来与四书五经可是不沾边。
其实张玉并不了解此时明代对道教的态度,此时正是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崇尚道教,性喜玄谈。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这嘉靖年间的官员也好玄谈。
不过这次考试却不简单,这次陕西地方的考试却是改革派的官员。
他出此题,明面上是对嘉靖帝的巴结,实质上想借此选出改革派的后备力量。
不过张玉却不知道这些官场上的秘闻,他看着题目,略微思考了一会。
提笔便写到:“秦制胜者,实乃敢为天下先。昔六国、、、、、、”
张玉写写停停,就这样张玉将第一题答完了。他却是借《六国论》来论证自己的文章。
下面的两题张玉也磕磕碰碰的写完了,写完以后张玉又仔细的看了一遍。
这一遍的检查却不是看题目答得对不对,而是看其中有没有犯讳的词,要是因为犯了忌讳而落榜,那便可惜了。
仔细看了一遍,张玉没有发现犯讳的词,便交了卷子。
“不需要在想想?”主考官员向张玉道。
“多谢大人爱护,学生已经检查完毕了。”
“既然如此,那你出去吧。”
“学生告退”张玉转身便出了考场。
“少爷,考的怎样?”出了考场,张桂看见张玉开口就问此事。
“还行,我们先回去吧”张玉漫不经心的答道。两人就向客栈走去。
不说张玉出了考场,且说那考官从张玉手中接过卷子之后。便对张玉感兴趣了。
“且看看,这小子的文章如何,竟有如此自信。”那考官想罢,便打开张玉的卷子,细细研读起来。
“好,好!”看到张玉写道:“欲强国,必为天下先”的时候,那考官不禁叫起好来。
“不过就是文采差了点。”那考官不由得摇头自语道。
“张大人,有好文章岂能独自享乐,不如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看。”旁边的一个监考显然是听到了那张大人的叫好声。
“既然李大人这么说了,那大家都来看看。”
张大人将张玉的考卷传给了其他的监考官,其他监考官也纷纷观看张玉的卷子,很快张玉的考卷便被传阅完了。
“诸位有何看法?”张大人却对几位监考问道。
“张大人,依下官看,此人文章偏离圣人的大意,不可取。”这时另一个监考官却开口说了这么一番话,
“哦,赵大人,怎么个不可取?”
“此人满口胡言乱语,篡改圣人大意。当然不可取。”赵大人道。
“哦,我认为这个学生说的不错,那秦国能一统六国就是敢为天下先,怎地赵大人还认为秦国做错了?”
这番话,却是有技巧的。那秦国变法,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早已经盖棺定论了,那个赵大人却没有能力反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