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额滴天,狄相公回来了(2/3)
代一代千年而下的中国人都聚在这里耕耘劳作,关中平原,乃至黄土高原,郁郁葱葱越来越少,黄土成了主要的颜色。
慢慢的,西北这个中原王朝的中心,乃至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变成了西北贫瘠之地。
贫瘠到什么地步呢?唐朝之末,史书记载,整个长安城,竟然打不出一口甜水井,地下水全变成了卤水,带咸味与腥臭味的“卤水”。
也就是说长安城百多万人口的城市,经过历朝历代千多年,乃至唐朝人口爆发,整个地下水系统都被人类的生活垃圾与污水排放给污染了,井里再也没有了干净的水。
长安,也就慢慢没落了,整个西北也慢慢没落了。
中国的中心,从此变成了东边,从汴京到北京南京,中国的中心再也没有往西边去过了。
黄色的土,是西北的代名词。
黄沙,那就是西北的空气颜色。
寒冷与干燥,是西北的艰苦。
这些东西,给西北人的脸都加上了一层更加黑黄带红的颜色。
便是在西北的道路上行得多日之后,狄咏的嘴唇也开始起了几层的皮,干裂而又疼痛。
狄咏的脸,再次蒙上了纱巾,只露一双眼睛,若是赶路得急,起了风沙尘土,狄咏甚至会用纱巾把眼睛也蒙起来。
这还只是西北,唐人出塞的时候,远去西域万里,写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那般场景的苦,便也更是难以形容。
黄土高原的起伏,远远能望见半山腰上的窑洞,一个一个的窑洞,高原上的人们都居住在其中。
窑洞之下,又有一排一排的青瓦宅子,这些较为平坦的地势里的宅子,属于富贵人家,那些窑洞,自然属于贫穷人家。
军队而过,路边之人,蹲着,一个个都蹲着,蹲成一排,蹲在墙角……
有些人蹲在地上,有些人蹲在凳子上,有些人蹲着端住碗,吸溜着碗里本就不多的面条……
所有人都看着路过的军队,看着军队头前那个打马的年轻人,一身狐裘大氅,雪白的狐裘带着土的黄……
“恁得个小娃娃带着这么多军汉?”
“瓜怂,肯定是官宦人家的子弟……”
狄咏听着亲切的口音,隐隐约约也听得对话的内容,转头掀下纱巾,答道:“狄家,狄咏!”
“额滴天,狄家,狄相公家,狄相公回来了!”
一声呼喊之后,仿佛炸开了锅一般,墙角蹲着的人,忽然全部站起,面色激动非常……
“狄相公回来了?”
“没有,额,狄咏回来了!”狄咏接着答。
“那这算是小狄相公回来了,小狄相公回来领兵了?”
“是呢,可不是,好啊,好好好!”
所有人都围上来了,跟在狄咏身侧,跟着狄咏的马步在走。
“小狄相公,辛苦辛苦,歇脚吗?吃碗茶?”
“不了不了,赶着去延安府!”狄咏摆着手,他有一种高兴,一种荣耀,他狄家在这里的荣耀。
“那定是朝廷的差事,小狄相公回来了,还走嘛?不走了吧?”
“肯定是不走了,回来当官嘛,打党项,还得狄家相公!”
“可不是,狄家相公来了,党项肯定不敢再猖狂了……”
众人激动的语气,你一言我一语……
狄咏抬头看了看前方,却是不答,也无法答。
道路上的人越聚越多,杨得忠亲自打马在前,算是开路,也算是维护秩序,却并不大呼小叫。
“小狄相公好啊!”
“小狄相公威武!”
狄咏不厌其烦左右转头与众人回应,却也喊着:“要征召民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