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2/2)

这里。

你绕过去也不是不可,你大军绕过去,依旧还是要继续打仗。你身后有这么一颗钉子不拔除,你的几百里后勤路线,永远不安全,随时饿肚子。

乃至你攻坚,或者大战,永远都要防备背后来敌,腹背夹击。

还有一点,那就是古代,没那么多路,一地去一地,基本就只有一条大路,军队,在大战略上,永远都要走大路,因为小路不通车,古代的车,也是要专门的大路才能走的,有车才有后勤。

别看是草原,草原也是要有大路走的,否则,别说马车,就是现代汽车,都在草原走不通远地,包括所谓越野车。直到履带的发明,才算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然,骑兵在草原上,没有大路,也可以走,慢一点罢了。但车一定是走不通的,没有车,不论古代现代,就一定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运输。

所以城池,必然就在路上,堵着路建,就像收费站一样,当然也会发挥收费站的作用。

古代的路,大路小路,都是几百上千年的人走出来的,不是临时修得出来的。

这就是城池在战争中的意义。

狄咏一旦建起了这座新城,再往后,这里就一定是前线,后续再在后方建几座城池堡寨,辐射三百里地,那就堪称固若金汤了。

就如党项,大胜宋军多次,却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几块宋的土地。也如之前辽宋鏖战无数,双方终究还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才是古代战争的常态,只要军队堪用,城池就能保住土地。前提就是军队堪用!军队糜烂的时候,自然也就家国沦丧了,再多城池也无用。

所以,米擒真野,必须要让狄咏建不起这座城池。

两万骑兵已出,要去打败狄咏。

却是米擒真野也有预感,预感狄咏不会与他打,这是聪明人的预感。

这个预感是对的,因为出发第二天,米擒真野就收到了游骑来报,狄咏带着一万五六千的骑兵,竟然转向了……

只是这转向也转得奇怪……

不是转头回明堂川,而是转头往南去了。

南方是哪里?

宋的绥德军!

狄咏要带兵回宋土?

米擒真野,百思不得其解,却又不得不赶紧往明堂川去,那里有个大工地,必须去制止宋人继续施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