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苏轼表示很震惊(2/3)
下,兴许是佛家之言,生来受苦,来世可得自在。”
狄咏接着又问:“那你觉得他们苦吗?”
苏轼点头,也露出一些怜悯:“他们自是苦的,无家财万贯,不能读书识字,见识不得天下之大,见识不得万事万物之礼,所谓众生皆苦,他们最苦……”
狄咏微笑着,却说了一句儒家之语:“子非鱼!”
“子道兄,我非鱼也,自是不知鱼之乐,但他们是人,我也是人,我岂能不知人之苦乐?你看他们,左手僵硬了,甩左手,右手酸痛了甩右手,满头大汗,几个时辰就干一件事,不过求得一口饱腹而已,如此,岂能不苦?”苏轼还真杠上了。
这就是所谓的坐而论道。
狄咏也不多言,而是忽然抬手一招:“来个人!”
“还请相公吩咐!”
“把那几人叫过来!”狄咏吩咐完,又对苏轼说:“苦不苦,且问一问,就如你说,你非鱼,所以不知鱼之乐,但他们是人,你知人之苦乐,便看看你到底知不知人之苦乐。”
苏轼微微有些惊讶,他虽然杠了一下,但也自以为是闲谈而已,却没想到狄咏这么认真。
几个小厮立马就来了,躬身低头,站在当面,还有些紧张……
狄咏笑着:“都把头抬起来,我问你们几个人一个问题……”
“相公公……相公请问,小人知无不言……”一个稍稍有点见识的少年答着,却也答得期期艾艾,面色上写满了紧张,年岁约莫十一二。
“好,就问你,问题倒也简单,实话实说即可,就问问你们,近来日子过得如何啊?是觉得日子比较欢乐呢,还是觉得日子比较悲苦呢?”狄咏问着,和善的微笑一直挂着,语气也极为温柔。
少年倒是有些愣,他自然是知道面前之人是谁,他虽然头前不认识,但上来的那一刻,就有人交代得清清楚楚,交代他切莫冲撞,不得忤逆之类……
他更是听说过狄咏在樊楼里的一些故事,比如以前有一个迎客小厮何二,如何得了恩典……
却是苏轼忽然也说了一语:“实事求是说,苦就是苦,乐就是乐。莫要哄骗……”
显然在苏轼看来,这般底层低贱人,岂能不苦?干的活哪里是人干的?每日赚那几个铜钱,又哪里能去想象那生活该是如何过的?
少年其实有些失措,他这短暂的人生里,又哪里遇到过这种场面……
却是狄咏也微笑温柔说道:“你莫担忧,这个问题无关对错,便是你真实所想即可,实事求是的答,答完了与你赏钱……”
“小人……小人……苦是苦的,小人自小丧父,母亲改嫁才得残羹冷炙养活着,但未想得后来母亲又被赶出来了……一直卧病在床,这般说来,小人这命,着实的苦!”
苏轼闻言一笑……他觉得自己赢了!这般人,果然如他所料,岂能不苦?
狄咏却还是老神在在微笑着。
却听少年又道:“但真要说苦,小人也侥幸,本来小人母子二人已无活路了,小人也到处寻差事做,奈何太小,无人要。偏偏活不下去的时候,樊楼要了小人干这磨墨的活,不仅有客人剩菜剩饭吃,还有钱拿,小人便是一辈子也没吃过这么好的饭食,还能得钱给母亲抓药,母亲近来也渐渐有了好转,小人此时,便也不能说苦了,当真皆是乐,干活也乐,回家也乐,做梦也都是乐事,母亲如今也是常常笑脸,说儿子大了,成了顶梁柱,好日子就来了……”
答完话语,少年紧张地看着狄咏……终究还是怕哪里没有答好。
狄咏也不食言,怀中一掏,不少,一大串……然后挥挥手,示意几人下去。
再看苏轼,脸上皆是震惊之色……
狄咏微笑着:“子为人,安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