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我向来不喜烟花风尘地(2/2)
还不太好。
皇帝去做好人,让皇太叔耶律重元去做坏人,去得罪人。如此,里子面子,都有了。
皇帝点着头:“好,那就如此,如此一来,就开大宴,之后,皇太叔再设小席。去准备吧……”
狄咏那边还在落脚,大宴也不会是今日,得准备,也有人来通知,明日午后,请狄咏入宫赴宴。
狄咏倒是闲暇,逛一逛这燕京城,燕京城的夜,也是美好的夜。
满大街的招牌,皆是汉字。契丹文这种东西,也是有的,包括还有党项文,这两种文字,乍一看与汉字还真没什么区别,都是汉字的横竖撇捺组成的,连间架结构都与汉字差不多。
说白了,就是用汉字的基础笔划,硬编出来的一套新文字。
只是这些文字的生命力终究还是不行,并未真正流行起来,汉字依旧坚挺。
辽国鸿胪寺的小官给狄咏当着向导,带着狄咏逛这座燕京城的夜。
那向导一口的汉话:“小狄相公当真大才也,小人虽在辽国,也听得许多小狄相公的词,便是在燕京的楼宇里,四处也都传唱,小的还听说陛下也听过相公的词呢……还听说皇后也喜欢相公的文笔……”
这倒是意料之内,而今,辽与宋,读的都是一种书,自然听的就是一种词,欣赏音乐也互通。
辽人填的词,自然也会传到宋地,狄咏其实也听过辽人填的词,比如辽皇耶律洪基,多多少少也算是此道高手。
还有一个更高的高高手,那就是皇后萧观音,萧观音的手笔……那叫一个……想象不到的……一个字,艳!
什么艳?
香艳!
赤裸裸的香艳!
俗称:大辽小黄文!
说起来,契丹人,还是比汉人要开放得多。
萧观音也弹得一手好琵琶,诗词歌赋,音律乐器,那是真的无一不精,比他老公耶律洪基还要精通得多。
听得这两人都喜欢自己填的词,狄咏自是成就感爆棚,却又摆摆手:“小道小道,不值一提!”
“今夜,小狄相公岂能不寻个雅地?难得来燕京,不留几曲大作,岂不遗憾?”外交官还是很有水平的。
“我向来不喜烟花风尘地……但你如此一说,倒也盛情难却……便去长长见识也可……”狄咏乃大宋枢密使,形象很重要的!
“那是那是,小狄相公日理万机,平常多忙碌,难得有暇……”这外交官也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顺着话在奉承。
狄咏,大概是有在辽国装逼的念头了,沽名钓誉,自有好处。也要向辽人展示展示我大宋文才辈出!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