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都在秀操作(1/2)

皇帝赵祯病重这个消息,实在突然,让狄咏有些错愕……

狄咏回忆着某些事情,忽然问了一语:“包相公近来如何?可有消息?”

王韶点着头:“倒还真有包相公的消息,学生也正准备禀报,包相公进了同知枢密院使……”

包拯到枢密院了?狄咏这消息接得有些晚,按理说,若是没有皇帝病重的消息,包拯到枢密院来当副使的消息应该是要先说的。

为何狄咏忽然先问起了包拯?

因为狄咏隐约知道,包拯肯定是先死的,皇帝赵祯是后死的,两人相隔了几个月。

如此一听,狄咏立马放心不少,皇帝还病不死,至少暂时病不死,包拯什么时候死了,才轮到赵祯,包拯还能调职,说明包拯现在状态还不错。

为何狄咏面对皇帝病重是如此一个心态?一是狄咏与赵祯在个人感情上来说,是不错的,人终究是感情动物。

二来,狄咏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因为皇帝一死,狄咏立马要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局面,一场大争斗立马到来,得亲自下场拿命搏……

为这一刻,狄咏还要准备许多事情。

到了要开始准备的时候了,狄咏下了第一步棋:“子纯啊,记一下,枢密院令,静塞军调拨五千轮戍入京,嗯……种……折克行为将!”

狄咏有犹豫,本准备以种愕为将的……陡然换成了十七岁的折克行。

这里面的考量,极其耐人寻味。

但王韶也有担忧:“恩相,以往禁军各部轮戍入京,多则一两千,少则八九百,此番轮戍入京五千人,是不是太多了?不免有人诟病攻讦!”

这是实话,轮戍本是规制,轮流卫戍的意思,就是各地禁军,时不时就要抽调一些人手到京城里去,人数从来不会太多,因为全国各地禁军都要轮戍,如果一个地方去了太多,那加起来可就很庞大了,没有必要。

所以大多是这里一两千,那里八九百,加在一起,大概就是一两万人来来去去,也控制成本,去一段时间就回原籍,如此不断轮换。

这件事,倒也不是没意义,但终究是形式大于意义,他是一个仪式感的东西。

所以这件事上,本也就是枢密院安排的,不必繁琐地去报备皇帝定夺,这就是类似简单地安排值班员班表的工作。

狄咏这回,一次就从西北派五千精锐铁骑轮戍入京,那意义就不一样了,肯定是僭越了,这属于大规模调动军队离开驻地,还是入京,狄咏只用枢密院令,肯定是不行的,肯定会被人弹劾。

但狄咏好似全无忌惮,说道:“就这么做,沿途军需粮草,由京兆府供应,到了京中,由枢密院负责。”

王韶还是担忧:“恩相,如此怕是麻烦不小……”

狄咏答道:“不必担忧,陛下本有密旨,教某在大宝更替之时确保平稳顺畅,某这是为陛下分忧!”

这话,看怎么理解……道理是有的,但终究不合规制。

但这规制,还是看皇帝的态度,只要皇帝不说什么,问题就不大。皇帝就算问一句,狄咏的借口也是为陛下分忧。

京畿,十来万大军常驻,虽然此番移民屯垦之下走不少,也还有六七万常驻军,还有皇城司、殿前司,在皇帝这种地位的人看来,五千人,出不了什么大乱事,所以狄咏这个借口,是说得过去的。

最重要的是,狄咏如今,他不怕了!

此番又立大功,还有与皇帝的个人情感,他不怕皇帝不高兴,不高兴又能怎么样?

借口多了去了,为国用命的将士想到京城看一看,情理之中。大胜而回,想向各地子民宣扬一下天朝武威,也情理之中!

我就做了,我就任性了!

随你们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