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拜谢韩相公抬举(1/2)

河北,雄州!

苗继宣过河了,过了拒马河,河道并不算宽,河水也算不得汹涌……

雄州知州赵滋为先锋,麾下两三千精锐过河先列阵,占住河边区域,引导后续人马源源不断过河。

耶律仁先得快速回燕京,但也要留人殿后,这是必须的,否则,他就回不了燕京。

宋军主动过河,耶律仁先显然不意外,半渡而击之,这是兵法常理,这仗,怎么也得打一打,不打就想安然退走,那是不可能的。

也得亏苗继宣在河北领兵,换作旁人,还真不一定敢过河,还是没有狄咏的命令下过河入辽。

所以,辽人的殿后军队来了,来得很快,在不知道宋人具体渡河地点的情况下,依旧快速反应奔来,要的就是半渡击之。

赵滋是老战阵,但几十年没打仗了,已然也有些紧张:“来得真快!”

苗继宣语气平稳:“生死存亡之时,辽人自不会拖沓!”

赵滋很担忧,也与苗继宣直白表达:“苗枢密啊,我麾下这两三千人,虽是精锐,平日里操练得紧,军械甲胄也精良,月例也高,吃得也好,也配了这些马匹,但他们可除了剿过一些贼寇,可从来没有真正上过阵啊……”

赵滋担忧的什么,很显然。

苗继宣依旧平稳语气答着:“你道对面辽人,见过战阵?”

赵滋闻言心中松了不少,点着头:“那是那是……那些辽人,定也是……应该是也不过稀松平常……”

苗继宣反而笑了:“敢不敢再领兵亲上?”

赵滋当久了文官,反倒一愣。

却见苗继宣缰绳轻轻一拉,马匹站正,说道:“老夫六十多了,在西北几十年,从不远离箭矢之地!”

赵滋闻言,见苗继宣这模样,是要亲自上阵的意思,大急,连忙左右看了看:“长枪长枪,与某一柄!”

旁人连忙递来长枪!

事情反了,其实赵滋才是军汉厮杀辈出身,而苗继宣,是正儿八经进士及第。

但大局之下,苗继宣是没办法了,他已贵为枢相,虽然是副的,但那也是贵不可言了,但他此时此刻,无论如何,也要拖住耶律仁先退兵的脚步。

不论狄咏谋划如何,此时此刻,拖出耶律仁先退兵的脚步,那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甚至,苗继宣知道,这是狄咏接下来谋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所以,苗继宣是豁出去了,得干!身先士卒也要干,身旁都是战阵新兵,唯有如此激励军心了。

苗继宣,大半辈子,干的都是这事,身居高位反倒只是最近的事情。

赵滋拿到长枪,急切非常:“苗枢密,你不可犯险啊,下官来就是!”

赵滋,其实刚才就没有想到要身先士卒这件事,多大的英雄汉,温柔乡里也磨灭得差不多了。

辽人正在从远方赶来,不远了!

苗继宣与赵滋身边,两三千骑,一两万刚刚过河还来不及整队的步卒,河上还有无数的大小船只,甚至也有人淌水游水,河对岸还有两三万人等着上船。

这个时候若是稳不住局势,就得丢下无数尸体,又退回南岸去,耶律仁先也就从容远走了,再想寻时机再过河去追,也就追不上了,不谈追击掩杀。

苗继宣哈哈一笑:“无妨,老夫武艺算不得精湛,但周遭这百十亲兵亲卫,那都是个顶个的汉子,护得住的!”

这也不是说假,苗继宣在麟州干了几十年知州,深受爱戴,又帮着狄咏领过大军,还帮着狄咏短暂管理过河套河西的政务,入京之后,军权虽无,但身边亲信军汉也带了百十号,到哪里都跟着。

“苗枢密,苗相公,你也为下官想想,下官自去拼命就是了,哪里有主帅临阵冲杀的,这要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