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修真正意(2/3)

真修之人,是真人种子,与真人同道而行,一切真人圣贤皆为之护念,皆庇护于彼。

你们但凡遇见有得之人,必先想要索取利益,而德真之人,遇见一切德人,先生赞叹心,后恭敬心,又生爱慕心,复起拥护心,如是诸心起时,诸圣贤为之赞叹,如是之人,乃真修学者,是真人在世。

你们索取利益不能有得,则怪罪不与者,尚不曾爱敬彼人,又不曾爱敬彼德,何可以受利益?而彼德真者不然,彼人索取心尚不曾生,何有求不得之苦?如是之人,乃可以载道承真,彼人尚且护念诸圣,何求诸圣之护念?

德真之人,遇真人则共坐,离真人则独坐,不但不求人庇护,尚可以时时庇护于人,若一念赞叹,一念拥护,一念庇佑,世人少如是心,而德真者时时有如是心,彼于梦寐,心尚如是,其意之纯,为真人之所爱乐,德真之人,不须访求真道,真道自来交往,不德之人,求而不得,真道人在前,彼心自远,不曾得见。

德真者有如是心,生活态度即是,心中无德,或者缺德,若不自察,何缘得遇真人指出无德之处?若尚不自知,岂是明者,而世人自以为明白,自以为然,尚不惭愧求己,反求于外,舍明入暗,求死之道。

汝等修法,欲得法成就,不求修心,不修自知,不修自明,心尚污秽,岂得精纯?急功近利,成败,尚无羞愧,却求于进,岂明真德?德尚不真,道则远矣。

心重之人,宜将修炼之事看做平常事,莫重视之,心轻之人,宜将修炼之事看做正经事,应正视之,心尚不定,不可修法,无福有祸,强为成灾,若不修道,当修德,若不修德,当修善,若不修善,当修自爱,若不自爱,汝等好去。

心若不平,不得真静,心若不宁,不得真定,重视修法,不重身心,非修真人,其人无有根基,欲求登天,与道德背离,不能得门。

你们修法所为何事?必有所以为之事,然而此事于世间如何,于你生活将是如何,于你此生将是如何,于你所爱所愿复是如何,将此等事先理清楚,然后决心去做,矢志不渝,不离初心,永无怨尤,方是做事之人。

为得失利害所羁绊者,皆不得真道,尚不能真切为于身心生活,何足谋于道德之事?身心无力,不能载负,不能载负者,非大人,不能得大,不能为大,你们将以何等心量,敢求真道?你们将以何等心境,敢不敬天地?你们将以何等心思,敢不尊长者?

圣人离世间名,于是为尊长者,神人身心等天地,于是与天地同尊,至人与道同真,于是涵容无己,汝等有何德行,能成就如是三等人,能做成此事?宵小之心,贪欲乃大,敢吞天地,圣人不自私而自爱,不自贵而贵德,尊道敬天而博爱于人,是故无私欲贪婪,你们有何德行,敢求成道?

德即根基,是为道根,生活正意,即是真德,真德即是真意,真意即是真心,真心即是真道,你们不以正知见为行止,而以自心欲见作行为,尚不尊奉礼法,岂可得于正意?正意尚无,规矩不明,如何明悟天地法则,汝等自心所以为之法则,皆自心所想,非真悟得,若非真悟,岂可身心等天地?宵小心思,不可不知,自知而须自正,若不如此,不名修明,不名修真,永不成道。

颂:

真心无净垢,而人心有染,

自净彼心意,乃可以纯净,

纯心乃正意,正知作正行,

正心行正道,乃名修真者,

若修于诸法,自以为修真,

是不明真道,非是真修士,

明师不常在,而心德常有,

但应守正意,宁死不舍之,

人心但有罪,其行止难纯,

但应净自心,诸法乃助缘,

心行是根本,诸法是缘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