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去邪养真(2/4)
其有余,以是之故,乃失天平,故而失和,天性泯昧;昧先天之德性,即是缺德之人,复累后天邪欲恶性,即是不德之辈,而修真之道,乃效法天真之道,损自有余而补人不足,如是能舍,能兼爱众人,乃可以大,可以容,可以效法大道之性,可以归道。
是故,后世众人,虽听闻诸圣之法千百遍,虽修练诸圣之法百千类,虽倾一世,不能得法入门,何以然哉,必是不德、缺德之辈,不得圣意,不达天真,虽名修真,不得其真;而此世间,古往以来,良德之辈,所不或缺,随其前缘,闻诸圣法,假修习事,而入圣途,虽入圣道,而不得道,何以然耶,以诸善德,缘法不济,智慧不达,德行有缺,是故修习,障碍重重。
不论善恶,修行所缺,及诸障碍,多有相似,众修士当善闻,忆念此事,修行不达,其所因由;人之骨肉,脏腑皮毛,譬如大地,皆有净浊,或有净泉,或生毒水,大地之内,气性所聚,百味自含;至于人身,亦有是物,或有神水,或有毒气,骨肉百骸,气性所染,积重而生。
颂:
饮食需洁净,莫使贪欲染,思惟及辩论,当起无邪眼,
自需为本份,莫兴自欲泉,欲泉生毒气,精神受熏染,
饮食重浊者,邪气合命元,入住骨脏中,阴邪性深缠,
白日阳神运,刚强志气转,入夜阴神动,恐怖情自演,
譬如少年人,血强气凌人,气衰迟暮者,体弱气亦结,
是故善修者,当明生死理,制欲见自心,自心住自身。
百年以来,不肖后人,不学圣言贤章,蝇营狗苟于世,纵人欲坑害子孙,放流毒祸乱天地,天神怒而人间怨,横祸迭起,不知悔改,纵有圣贤指教,亦被邪魔掩埋,诸祸自作,不思祸根而已。
诸学道者,当奉一事,不可废弃,常诵圣贤文章,思之味之,与圣贤交感,感通圣心,便得圣意,此为大行,不可轻忽,若无圣贤意境之熏染,恐众学者皆被世俗妄欲所迷眼,是故不可废弃,若已感通圣心,便与圣住,是入道人,是行道人,自明所行。
常诵圣言,邪见渐去,正意思惟,渐立于心,心正意纯,形影自正,世俗邪见,当得通明,以净明眼,见世间事,皆为修行,见修行法,皆世间事,圆转眼界,世所稀有,当善修持;众人得法而具邪见者,不为少有,以彼眼界粗陋故,我心尚重,不见平等,虽说圣言,而非圣贤,世间心中,尚有纠缠,以是业障,不明因缘,至于深妙,则不能入。
多有是人,具种种业障,或已知,或不知,或虽知而以宿障不能顿消,此等诸事恼乱,至于修真,不得妙法,当听一言:
人身脏腑,各具其味,或苦或酸,或甜或咸,香臭混淆,和合成身,人之血气,周流有度,盖其根源,在乎一元,一元遍满,生作有三,精气神者,各有二元,于阴阳者,乃生正邪,先天之数,即无正邪,后天之理,则有邪正。
众人以堕正邪之身返还无正邪之乡,岂易事乎?况复众人过去沉沦正邪已久,正邪习性深重,已堕后天之身,邪性即重,欲修入正,岂可不清明?众人从赤子之心,渐生意识,渐俱思想,渐兴爱憎,渐起欲求,至于成年,欲心渐重,况短智少慧之辈,孰能持赤子以来所有心性于现在?谁能持天真无邪之意于当前?
众人以后知为识,堕后知识中,以此为真,后识建立,即弃前识,如是一生,心念转变,不曾停息,而不知后事知识,皆不离赤子之心,众人善恶意识知见,皆不离赤子心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知皆从后来也,暂弃所知,便是赤子,暂弃数十年习气,便是天真纯性,众人所不能如此者,为执所知重,习气熏染,不能暂离,于此无休息境,思惟终究后天,虽复修学道法,亦不能成就先天见识;众静修者,清修形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