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总能说到点子上(1/2)
朱高煦并不是脑子缺了根筋,他只是懒得去思考,以至于看上去着实憨。>
知道当初被朱元璋召唤去应天读书的时候,朱高煦都干了一些什么吗?>
朱高煦每天都要跟人打架,而打架的原因是一帮皇室子弟很爱欺负朱高炽这个小胖子。>
讲实话,朱高煦真不喜欢朱高炽这位大哥,跟世子之位无关,单纯觉得这位大哥性格过于懦弱,再有就是看待一些事情两兄弟在观点上的差异性太大了。>
然而,哪怕朱高煦不喜欢朱高炽,还是见不得别人欺负自己那位大哥,跟皇室亲戚当场打起来的次数不少,课堂之外的私下约架就更多了。>
他们的弟弟,也就是朱高燧则是扮演着一个阴险狡诈的角色,告黑状是信手拿来,作伪证也是相当拿手。>
三兄弟在应天一帮皇室子弟中慢慢混成了大头目的级别,只是后来朱允炆成了皇太孙,又让三兄弟的处境发生了变化。>
又在后面,朱元璋钦定了朱高炽是燕王世子的身份,朱高煦和朱高燧也就回去北平了。>
“你像我。”朱棣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有点突然地说了那么一句。>
朱高煦愣了一下,咧嘴笑着说道:“我是爹的儿子,不像爹像谁。”>
朱棣胡子一翘,嘴角也一勾,总得来说看上去心情很好。>
这一次父子俩,一个说者无意,听者也没有多想。>
附近的朱能听了若有所思地盯着朱高煦一直在看,心想:“是啊,二公子各方各面跟王爷都像。世子嘛……从身材样貌到性格跟王爷没有一点相像。”>
而在这时,被堵在城门外回不去的朝廷将士,他们之中的将校商量了一番,推选出了人选求见朱棣,表达了投降的意愿。>
“我也不驱你们攻城,更不会打乱你们的编制,以后在我麾下好好干。有功赏,有过罚,军规、道理你们都懂,不用我多说吧?”朱棣说道。>
降军推选出来的人一听不用马上掉头攻城,更能保留编制,再听赏罚的道理,心态立刻稳了下来。>
他问道:“王爷,那位……”说的是吕阳,本想说手段也太阴损了,顿了顿换成苦笑说道:“手段着实厉害。”>
朱棣没好气,道:“更厉害的手段你们没见着。”>
从评价的角度来说,朱棣觉得至少在后勤调度上吕阳能跟古之名臣掰掰腕子。>
如果朱棣好生安抚又许下各种承诺,降军代表说什么都不会信的。>
另外,朱棣会骂会开玩笑,倒是让降军代表真正心安下来。>
毕竟,文人或许不知道朱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军方除非消息太过闭塞,要不然怎么会没听过朱棣是个武夫脾性的王爷呢?>
讲实话,朝廷的将士对朱棣的感官不好不坏,纯粹是听从命令北上作战。>
要说朱允炆以及其大臣一再乱搞让军方有什么看法?他们也就是碍于君臣的那层关系,爱戴什么的别提,没有各地哗变算是朱元璋留下的余泽在庇佑朱允炆了。>
朱棣随后下令后撤,大军在真定城十里外驻营。>
确认燕军撤出十里外,耿炳文一边让收拾自相残杀和相互践踏而死的将士遗体,吩咐完事情让谁都别打扰,自己则是去写请罪书了。>
“如本将所料不差,朝廷必治罪于我。不知由何人顶替统帅大军?”耿炳文知道自己完了,能不能免罪则是看接下来朝廷对燕军作战是胜是败。>
皇帝是儒教信徒,是吧?>
朝廷的各个要职全是大儒担任,对不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