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黄粱一梦(1/2)

突然,在我之前登那石门前的九十九步石梯时,响起的诵经声再次响起,而这一次诵经声也是出现在识海中……

“道……,道……,道……,“悠扬的道因震荡在我的识海、心以及身体的每一处地方,每一寸肌肤,每一根毛发。◢

接着,炎黄大殿天象环生,意象连连,说不出的天地精气、日月精华等灵气奔腾,后面竟化成实质,像雨雾般垂垂落下,再回归天地,接着。又有诵经声响起: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诵经声从天而降,无法知其源自何处,或许这就是神人逝道、神人仙逝引起的天地共泣……

“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此时那诵经声依旧大到超乎想象,但这种是无声的大,因为这是道音,炎黄神人逝去引起的天地共述;而天地颂出的大道之音乃是无声的,乃是直接沁入识海中的。

“道?道?道?道是什么?这便是道吗?“我自修道以来第一次进入悟道状态,悟道不分境界高低,不论无力高强,不管所处何,皆可悟道之;只是境界高低以及天赋高低之人所悟道的层次不同罢了。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注:出自《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

天地共泣、日月共鸣!

我在悟道中哭了……

身在这天地异象中心的我,虽然悲痛欲绝,虽然痛彻心扉;但我获得的好处太多太多了,我被那灵气精华所化的道雨道光洗精伐髓,身体里诸多诸多杂质被洗汲出去,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的神魂心灵也被那道音洗汲净化。这个过程妙不可言,被天地精华机缘巧合下洗汲身心神魂,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造化。

我整个人都感觉到脱胎换骨了!

由天地共泣引起的天地精华、天地灵气聚集出现的异象,无时无刻都可悟道,但境界决定修士眼界。所以在炎黄大陆,修士基础境界都是以武力体现开始。

炎黄大陆基础修炼体系中,具体又是以什么样的武力来划分的,如下:

玄灵镜,‘玄’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说文》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考工记·钟氏》。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引申为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无穷变化;很远,看不到结果。玄灵镜是基础,也是有无穷的变化的,修道本就是无结果的变化。

灵武境,‘灵’灵者,神也。——《风俗通》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灵是天地精华精粹,灵武境修士便可引灵聚气,引灵淬炼自身之灵魂体魄。

元武镜,‘元’元,始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