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考试(1/2)
古代考试真的特别坑,二月份的京城依旧冻得要死。>
联排号舍坐北朝南,北院又为龙门,后身的宅子等候点名,考官在西面,简陋的考试棚子是未来九天考试的位置。>
早饭过后,沈意又检查了一遍行李和考试用具,确认食物干粮也都带齐了。>
苏时凌昨天没有复习,更确切的说是被沈意拦下了。>
考前太用功,她怕他熬不住,休息一天,正好可以去考试,精神状态也可以缓冲一下。>
到了贡院门口,许多考生已经在门外等候。>
苏时凌排队之后沈意就进了马车撩着帘子看,见他的身影进了贡院门口,过了一会才安心的回去。>
贡院的入门检查十分严格,不仅盘查随身携带的物品,连人都会检查。>
入了贡院核对清楚身份之后,考生就会进入到两边的屋子内排队检查身体。>
那里是检查考生有没有随身携带作弊的物品的地方,进去是要脱衣服检查的,没有羞辱的意思,仅仅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
古代作弊也和现代一样五花八门,有的考生会把一些文章缝在衣服内侧或者是写在身上,一经查出是要坐大牢的。>
但是金榜题名吸引力太大,一些考生还是会挺身冒险。>
入了大门,苏时凌才算真的进入考察,考察的也是十分严格,就连发髻里面,都检查了。>
会试存在一场定江山的局面,因此,整个考场内的巡逻也是极为严格,就连排班换班也是交叉进行,保证每个考生没有作弊的空隙时间。>
所有考生都要乖乖考完三场,除了厕所能在专人的带领下走出号舍,其余时间都不得离开。>
当然,若不是真不得已,考生也不会中途离开。>
本次考试由礼部主持监控,翰林院出卷阅卷。>
早在昨日,翰林院的阅卷官就已经进入了贡院的内堂,与乡试一样,一直到所有考官审阅完毕,所有的考官和贡院的工作人员才能离开贡院。>
每年的重大考试前一个月,相关出题考官也会集体安排在一个院子内,出题开始到考试放榜结束,考官才可以回家。>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本朝的科举制度较之前有了极大调整,前朝放榜时间长达两个月,本朝放榜时间不过半个月。>
第一场考的是默书与诗文,按理说是“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者“大学”一文,“孟子”一文,加上自己作的八言韵诗。>
可今年的考题与以往不同,加试了一文“孝经。”>
索性,苏时凌平时功课扎实,也是背过“孝经”的,这文章也不长,只是有些偏门罢了。>
号舍狭窄逼仄,再加上冬天的寒风凛冽,一些考生在自己的号舍内小便,有些娇弱的考生难免接受不了。>
有的考生天生怕冷,在小小的号舍内加了好几个火炉,一冷一热下,最是不好受。>
不过还好,现在还是冬季尾巴,号舍内的气味并不难闻,但一些号舍放多了火炉的考生无疑是害了自己。>
冷热交替不说,还换醒了马桶的特殊味道,终于,有人坚持不下去,写着写着晕了过去。>
监考官观察着他的动静,希望他能自己醒过来,毕竟他们也不希望一些真才实学的人,没有熬过这一关。>
否则出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