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2/3)

在狂风中漫天飞舞,生命变得厚重而丰富。所谓“翻开书,满眼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所有的心事都降落凡尘,从此接了地气,钻出芽,绽开花,结成果,果子的名字叫儿女。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在诗人眼中,孩子是上天赋予的礼物。但得到它,要付出许多代价,茨威格说:“命运给你的每一份礼物,都在暗中标明了价格”。问题是:这么辛苦付出是否值得?

其实,为人父母的人都是这样,粗茶淡饭不要紧,咬牙坚持也无所谓。有一个小小的自己的翻版,像一枚硬币,同样的模板,却新鲜得闪晃了人的眼。又如一棵娇小稚嫩的小苗在爱的雨露滋润中茁壮成长,在明媚的阳光下郁郁葱葱,直至葳蕤蓊郁,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真令人满心欢喜。值不值得的质疑,早已抛诸脑后!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生的,没有理由,只因他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另一个全新的自己,重新活了一遍。生命不息,爱亦不止。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上午,办公室的门被缓缓推开,进来一对父子。原来是同事带着小儿子来慰问大女儿的老师们,他带来些水果,大家嘻嘻哈哈地吃着,说着些可有可无的闲话,犹如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办公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同事的小儿子还很小,虎头虎脑的,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小小的嘴巴里,不时冒出软软糯糯的一口奶音,萌萌的,可爱得很。他蹲在地上,开心地玩着水盆里的一只瓶子,装进去,又倒出来,袖子弄得湿漉漉的,仍然玩得不亦乐乎。

同事很关心大女儿的学习,话题自然围绕着学习展开。可说着说着就绕远了,提到女儿有时候出现叛逆的苗头,容易发脾气,语气间颇有点儿无奈。大家都安慰说:很正常,孩子到了叛逆期,学习状态还挺好的,不用担心,等大了自然就好了……

她看着这对父子,听着做父亲的叹气声,不由自主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

自家情况跟他很像:女儿已经是大二的学生,儿子正在上小学,姐弟俩之间隔了近十岁。

当年,女儿上初中时,也有段叛逆期,时间还比较长。她和老公心急如焚,难免絮絮叨叨,关系一度僵化到极点。家里也成为战场,炮声连连、战火不断。再加上儿子的出生、工作的忙碌,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有时候自己安慰自己:“她是叛逆期,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后来,女儿上了高中,鞭长莫及,对她的学习不再那么关注了。没想到,矛盾竟然少了很多,家里的气氛也和睦了,女儿有时候也会难得地跟父母吐露一下心声,一家人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很是过了一段平静祥和的时光。

再后来,女儿上了大学,她发现,一切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最初到学校的不适应,各种想家,恨不得天天视频聊天,到逐渐适应学校的一切,交到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学习和生活模式,联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反而是她好久没消息,很担心,一问,她在那边过得开开心心的,一切安好。

今年的疫情,使以前匆匆忙忙的假期延长到半年之久,一些如在冰层下隐藏的东西,随着时间之流的冲刷,开始沉渣泛起,逐渐浮出水面。

她发现:自己和女儿已经形成了两个世界,两个圈子,难有交集,彼此无法进入,无法融合,颇有“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之感。

工作之余,网课之后,她喜欢读书,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惬意。女儿喜欢玩手机,一副“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的样子。有时候,她会专门进女儿的房间,想跟她谈谈心。却发现,女儿自己一个人玩得很嗨,要么看,要么听音乐,要么玩游戏,自己活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