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逝去者的记录(2/3)
不经意般将手中的书放回。>
而后又取出了另一本,同时无比精确地将其翻到了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页历史文献。>
那里写出了十九世纪漂流者对于永夜国度的看法:>
(星体尘埃形成的天幕笼罩了一切。>
我很难想象伽利略用他的发明首次仰望星空和凝视“天体”时会怎样的激动和惊讶。>
而我也很难想象在这样永无群星的世界,人类该如何定义世界。>
几个世纪来,在人们的描述中,这些天体是指月亮、太阳和行星等旋转球体、>
它们的运行依托于类似水晶球层的结构,最外层的天体是由上帝手指旋转的第十层天。>
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它以地球为中心的学说。>
但当我,漂流者伊格纳兹·杰里迈亚gnaz eremiah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刻。>
我只能将一切定义为以太。>
那是在亚里士多德笔下的概念,以太是除火、水、土、气以外的第五元素,是一种在本质和形式上都没有瑕疵的完美元素。>
约翰·弥尔顿(ohn ilton)在史诗《失乐园》中把它描述为“天国的空中精髓(ethereal quintessence of eaven)”。>
所有这一切都由神圣的上帝掌控。伽利略通过他制作的粗糙望远镜看到的实际上是月球上的陨石坑和太阳黑子。>
我想,我或许来到了迷失之海这片恐怖地狱难得的伊甸。>
来自:>
记录者伊格纳兹·杰里迈亚者)>
苏文在阅读完毕后将这片早已泛黄,甚至有些模糊不清的文字递给给了江梦寒。>
冰山少女则轻声给出了回答:>
“但他错了。>
对吗?”>
苏文温和却又理性地叹了口气:>
“是啊。>
在几个世纪前,圣托马斯·阿奎纳(aint homas quinas)成功地把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与基督教教义结合在一起。>
其中包括天体由以太构成的本质以及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并保存静止不动的观念。>
不过,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的寿命是无限的,福音教会则认为其是有限的。>
在这一问题上阿奎纳对前者表示异议。伽利略对天体存在缺陷的发现严重地挑战了教会。>
而且伽利略设计的望远镜本身也遭到质疑。>
它是扩大人类感官的首批工具之一,展现了单凭肉眼和耳朵无法感知的世界。>
以前的人们从未见过这种工具。许多人持怀疑态度,质疑它的合法性及其观测结果的可信度。在有些人看来,这个工具是违背神明信条的,不属于他们的世界,好比手机穿越到1800年那样令人不可思议。>
伊格纳兹·杰里迈亚也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
就像。>
现在的我们一样。”>
“尽管科学史并未授予《星空使者》等同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荣誉。>
但它依旧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学着作之一。>
时代的局限性也不应是错误。”>
江梦寒轻声说道,在物理学史观方面,两人经常探讨类似的问题。>
但大多数时候。>
都是在温柔的午后。>
她将屋内距离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