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1/3)
皇都 金殿>
“老臣认为此次太后的五十寿诞是举国同庆的大事,如草草了事,未免有损我堂堂大南威仪。”>
“对于陆尚书的提议,臣不敢苟同。我大南国近年来国库日益紧张,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关系百姓存亡的大事尚且不够银两,哪里还有多余的银子为太后大办寿诞!”>
“孙尚书,你言辞凿凿为百姓,我请问你,这几年来百姓见到多少水渠几座堤坝?莫不是你们工部把银子都私分了吧。”>
“陆正千,你不要血口喷人!你这样急于为太后办寿典,难道没有一点私欲?”>
“孙尚书切莫激动。微臣一直将太后放在心中敬重,如今真心想为她老人家进点心意,你这样揣度,恐怕是对太后的大不敬。”>
“你……”>
一个礼部尚书,一个工部尚书,整个早朝只听这两个人争吵。可如果真的这样简单,争吵不会弥漫一个时辰还得不出结论。满朝文武,谁都有自己的派系,泾渭分明。年轻的帝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庆典事宜表面上是礼部尚书提出的,可一天前,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当朝太师潘怀已经在私下觐见时提过此事。当时仅是状似不经意的一带,可今天由礼部尚书早朝提出,贺无桓便明白了太师的立场。可事实上,贺无桓一点都不想办这个所谓的五十寿诞,这也就是为什么孙谨一个小小的工部尚书敢于和太师间接抗衡,那背后正是年轻帝王的授意。大家都明白,可谁都不点破。>
贺无桓清了清嗓子,事情已经到了他不得不出声的地步。可如何出声,怎样决断?他根本没有自信能守住自己的意见。登基的道路是父皇给铺平的,为此父皇竟狠心送走了自己的弟弟,让他在边塞险些送命。可父皇只能助他坐上江山,若说要坐得稳当,坐得自在,坐得把手下一干重臣完全驯服,贺无桓真的没有多少信心。年轻的帝王现在已经感觉到了隐隐的吃力。>
环顾殿下众多臣子,可每一个即将接收到自己视线的都会小心的避开。谁都知道,太师得罪不得,可难不成要忤逆皇帝?>
“宋丞相,这事你怎么看?”贺无桓缓缓开口。若说朝中唯一能与太师抗衡的便是宋皖亭宋丞相,他与潘怀同是两朝元老,位高权重。>
不愧为宰相,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被点到名字,宋皖亭仍从容有余。>
“老臣认为,此事并非没有两全之策。寿诞固然需办,一来这是皇上作为人子必须恪守的孝道,二来也是让大南百姓感受皇帝仁慈孝顺的好机会。可铺张浪费万万使不得,所以臣以为此次寿诞可以仅召二品以上官员同贺,既庄重不失大气,又不会因为人员臃肿而花费不必要的银子。同时也可以趁此机会让外地重臣回皇都述职。”>
宋宛亭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派系,居于高位,全赖他的中庸之道。说来简单,可不是每给人都能像他这般游刃有余。这番言语就像已经在他肚子里转了千百回,严丝合缝,滴水不露。没触犯皇帝,又给了太师面子。>
满朝文武同松一口气,很明显,结论已经有了。>
漠北 军营>
“不去不行吗?”>
“你当我真是领主啊,怎么说也是朝廷官员,难道抗旨不成?”>
“那你走了我咋办哪,没人陪说话没人陪骑马还不得无聊死,还有,你走了塞北安全谁负责啊?”>
“交给简适就行,不然白给他升副将了。况且他也有那个本事,对了,你可以找他聊天解闷嘛。”>
“……你是认真的?”>
“……咳,后半句当我没说……”>
圣旨到达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