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江陵(一)(2/3)
内史令萧阆席坐于地,草棚外被他的侍从围的水泄不通,萧阆闻着江边湿润的水汽,眺望着滚滚而过的江水,细雨纷纷间,他满足的叹息了一声。>
“细雨蓬前落,长江成一瓯……”>
沉吟半晌,才情稍欠……又是残句,萧阆心情微沮,此时却有人施施然走进草棚之中,一屁股坐在他的面前,只笑了一声便吟道:“雾起星沙尽,楚天入酒壶。”>
萧阆一听,没好气的翻了翻眼皮,道了一声,“你个酒虫,又来坏我雅兴。”>
来人哈哈大笑,“既然酒虫到了,还不快些拿酒来喂?齐翁还没到吗?春夏之交,白鱼最是鲜美,酒可不能配错了,最好是江陵鲁烧……”>
这不但是个酒虫,还是个食客呢。>
萧阆是正经的梁国皇室中人,乃是梁武帝萧衍的后人,梁帝萧铣要管他叫上一声叔父,在张绣,董景珍等人殁后的今日,内史令萧阆已经成为梁国朝中足以左右皇帝的重臣之一。>
萧阆喜食鱼脍,只要有闲便会来江边满足一下口腹之欲。>
能和他对坐饮酒谈笑,并无多少顾忌的人自然也不会简单,他叫崔恪,出身博陵崔氏,北齐中书令崔昂次子,是博陵崔氏安平房中很显赫的一支。>
他和萧阆年纪差不多,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如今居官尚书左丞,离着宰相的位置还差些距离。>
当然了,依他的心性恐怕这辈子也不可能做到宰相了,此人好酒,张绣在时,因酒醉误事,差点被张绣砍了脑袋,若非萧阆等人力保,此人坟头的草估计都长了老高了。>
和其他崔氏子弟差不多,这人长的也好,虽然四十多了,却还面皮白净,没多少皱纹,身材不高不矮,微胖,捋着胡须笑眯眯的说话的时候,让人看着就很是顺眼。>
俩人家世相当,年岁相若,官职上差了一些,却不妨碍他们交结为友,而且他们的共同爱好是如此的明显,那就更不用说什么了。>
萧阆话少,崔恪却有些嘴碎……一会说江边楼台那么多,萧阆每次总到这处草棚来,实在太过寒酸,不符合他们的身份。>
一会又说咱们先饮上几杯,等齐翁把鱼弄来,再以鱼脍佐酒不迟,没等萧阆说话,他已经把酒倒上,喝了两杯,然后就又埋怨如此饮酒太过冷清,怎的不找些妓子来弹唱几句?>
萧阆任他说嘴,很少应他,崔恪也不在意,他和其他崔氏子弟大不一样,只要眼前有美酒美食,其实陪着他的是不是萧阆,有没有美人歌舞弹唱,又或者在什么地方都不重要。>
这如果让身在晋阳的王绩晓得了,不定就要喊上一声知己,不远千里跑来相会了呢。>
说话间,一艘乌篷船顺江而下,渐渐靠在了岸边,一白发老翁身手矫健的跳下船来,将船绳系在岸上,便提着手中的渔获匆匆赶了过来。>
穿过那些护卫侍从,老翁径自入棚,满是水锈的脸上挤出讨好的笑容,跟萧阆和崔恪见礼。>
两个贵族吃人的嘴短,江南人物也多谦逊守礼之辈,所以并不以老翁身份卑贱而有所鄙夷,都起身回礼。>
老翁连道使不得,将渔获拿到棚侧,从侍从手中接过刀具,刀光翻飞,连洗带涮,崔恪也只又饮了两杯的工夫,那边已经将江陵有名的白鱼珍馐处置完了,侍从掏出银钱,老翁心满意足的驾船而去。>
这边萧阆,崔恪的桌上却多了几盘鱼脍,两人稍稍相让,便动筷夹起那薄如蝉翼,彷如白玉般的鱼片放入嘴中。>
满足的咀嚼之中,崔恪像以往一样,大加赞赏,“齐翁所捕江鱼就是比旁处佳美,也难怪萧阁部屈尊降贵,每次都来此等候于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