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章 保鲜(2/2)
毫无希望的黑暗之中,连活到哪天都不知道,只有当前肚子饿是真实的。
在这个普遍营养不良的时代,宋海平给新军配备了大量的奶粉、红糖之流的营养品改善新军士兵身体。通过物价调节,让人们餐桌上多一些牛肉、鱼肉。
在两河流域,宋海平自己也分了五百亩土地,只是宋海平耍了滑头,选了五百亩半荒漠土地之后,全部种上了沙枣树了事。
沙枣也是一种半荒漠地区出产的经济作物,在沙漠中行走没了水之后,有时候找到几颗沙枣树就能救命。沙枣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作药用也能治腹泻和肠炎以及消化不良。
虽然种了经济作物,但宋海平也没想着依靠沙枣赚多少钱(沙枣产量并不高),而是通过沙枣种植给当地添加一些水果。而且沙枣林多少也能起到防风沙固定土壤的作用。最重要的沙枣这玩意耐寒耐盐碱,几乎不用打理,到了季节请人采摘沙枣就行了。
有道是上行下效,新军很多中高级军官听说大帅的几百亩地都种了沙枣。这些人或认领几十亩或者认领一百亩半荒漠的田地种植沙枣——新军军官的工资也不是特别高,团长这一级加上各种补贴等一年能拿到手的也就一千多银元。不过作为军队军官,除了放假请假期间,都是吃住在军队,吃穿用都是军队发,这样也能省下不少来。
宋海平已经看见一些孩子穿着父兄用破旧的军服给他们改的小衣服了——军队的训练服每天要经受人们的摸爬滚打,哪怕已经用了结实的布料可破损的还是非常快。宋海平记起六七十年代老辈子的纪录片,好像是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似乎满大街都是绿色军服的。
更何况土地这东西是要传给子孙的,大帅自家不差这点,不见得人人都不差这点。每人后面都是一大家子。
植树造林是好事,但也用不到这样。宋海平看了手下认领半荒漠土地种植沙枣的。都没有批示。而是给各部队画了地盘,让部队闲暇期间在那里种沙枣林。沙枣林所得的经济收益归各部队所有——这也就是小金库的由来了。
;
看过《变革1854》的书友还喜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