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塘麻(3/3)
一个人忙活。有心想帮忙吧,自己的确又是不会弄这个东西。小时候倒是用麻皮编过鞭子,可那编鞭子和搓绳子有可比性吗?见他老子好像弄起来很是轻松,也不由得跃跃欲试。
“呵呵,你也搓来看看?小心点,别把手给弄伤了。”杨宝山在一旁做着指导。
“不就是搓根绳子吗?看我怎么弄出来。”杨伟将手里理好地两根麻皮捋抻拉直,照他老子的样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将麻皮搁在腿上搓了起来。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最后的结果让杨伟这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很是有点脸红,他老子杨宝山搓出来的麻绳一根根粗细均匀,紧扎的很。可他自己搓出来地呢?本来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个小拇指粗的,到最后就不知不觉越往前越细,典型的虎头蛇尾,并且等到手里一松,整根搓好的细麻绳便全散了开来。这都不算,手心里还一阵阵火烧过似的疼,怕是起泡脱皮了。
将手里的这玩意儿一甩,杨伟不做声了。
“还说在农村做事呢,连根麻绳都不会搓,人家会笑话的。”杨宝山笑着将那根“次品”捡过来,反着三两下搓开,重新弄了起来,很快一根细麻绳就从手心里新鲜出炉。
这话倒是真的,以前在外面读书工作不会做农活也就算了,现在既然回了老家务农,若是像搓绳子之类的最基本地活计都弄不好地话,只怕人家看见之后会笑死。所以杨伟对于他老子的这句话还算是认同地,心里就发着狠待会晚上了怎么说也要把这个搓绳子的本事学过来。
说话间,天就慢慢黑下来,而杨宝山手里的麻绳也搓好了,两父子便将绳子先在岸边的木桩上绑好,随后又撑着船将泡在水里的麻垛用从木桩上牵过来的绳子连起来,用劲带了两下,确保没有问题了,方才踏着夜色回家。
这沤麻的时间很长,最少也要过得大半个月方才能够开始剥麻。在沤制的过程中,原本青绿的麻会随着河水的浸泡慢慢变成灰白,而那原来清澈的河水则因为沤麻而逐渐变成黑色,老远便可闻到一股子刺鼻的臭味。原本生活在河里的那些鱼儿再也无法忍受日益变坏的水质,开始大规模的浮头。
这时候,那些湾子里的娃儿们便坐不住了,放学之后人手一把小钢叉,手里提着一个蛇皮袋,满河边地巡视。碰到那大点的离岸边近一点的便是一叉飞出去,将带着塘麻水气味的鱼儿叉起来回家叫自家老娘杀了之后晒起来做干鱼。而老六他们几个更加胆大点,每到星期六星期天便不知道从哪弄来一条小船,整天地就在水面上晃荡,有时候一天下来几个小家伙运气好的话都可以弄上近百来斤,欢天喜地地抬回家去。
看着小家伙们这么弄,农场里的几个员工也有些眼馋,在杨伟上街的时候便要他到镇上带了七八把小钢叉回来,又求着杨宝山给他们往这些钢叉上面装上三米多长的竹篙子。每天闲着没事这些家伙便带上鱼叉跑河边溜达溜达,每次都是满载而归。胡磊现在就可以很自豪地拍着胸脯对杨伟念叨:“赚钱我比不上你,叉鱼你可就比不上我了!”
的确,经过这些天的练习,几个家伙现在都是一叉一个准,把跟着过去看热闹的杨伟唬得一愣一愣的。
这鱼虽然来的容易,可吃起来就不是那么一个味儿,不管炒菜的黄婆婆怎么操作,反正总是感觉到有那么一股子臭味。以至于杨伟这一段时间看见桌上有那么一盘大小不一的鱼便开始头疼。不过不好吃归不好吃,几个员工还是乐此不疲,在城里长大的他们几时有过这种经历?
所以到了后来,杨宝山家旁边连衣服的绳子上总是挂满了一串又一串的干鱼。那些都是员工们自己劳动的成果,准备等到下回放假的时候带回家去呢!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