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堵不如疏(1/3)

荆谋言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出生的同时,在遥远的长安,这里的气氛已经是变的波澜诡异。因为荆谋言这个原先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超级大搅屎棍的存在,让整个大唐初年的政局变得非常的诡异,让人都无法预测。荆谋言和武士彟代表了地方势力,代表了地方利益,跟中央必然会有所冲突。

荆谋言武士彟跟大唐中枢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地方利益和中央权力之争,同样也有一定程度的阶级斗争,甚至各种利益纠葛都是有不少。这样让大唐贞观初年带来了一些诡异的变化,甚至朝廷之上也都引起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皇上,臣长孙无忌请求辞去官职,把权柄交于杜如晦。“长孙无忌主动请求说。

朝廷之上,很多官员对于长孙无忌这个主动请辞,露出了饶有趣味的面容。他们看着李世民,这里面的含义明显不太一般。

“长孙无忌是外戚,他主动请求辞官,倒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长孙无忌不请辞,那皇上也会通过皇后要求他请辞,他是不得不辞官了。”房玄龄想。

对于长孙无忌的辞官,这个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毕竟长孙无忌可是外戚,外戚掌权那可是一个天大的忌讳。这个由不得长孙无忌恋栈不去,哪怕他想要恋栈不去,那也是不行的。长孙无忌的权力地位来自于李世民的信任,而李世民的信任是建立在长孙无忌是他的大舅子的份上,长孙无忌没有太多的势力支持,只能够依靠皇帝的信任。如果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也是坐不稳官职的。

所以长孙无忌非常明白事理,主动请辞,配合李世民了。

“皇上,臣以为长孙无忌此言非常合适。长孙家身为外戚,不适合长期身居要职,长孙无忌主动请辞,实乃高风亮节,请皇上予以加授位高清要之职以做鼓励”很快有人出来说。

李世民很快回答:“准了,加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长孙无忌赶紧谢恩说:”臣谢皇上恩典“

这一套流程,明显早就有了熟悉了,不过是演戏罢了。开府仪同三司虽然比起仆射官职品级更高,可是却没有实权。当官到了高层,谁在乎那点俸禄,掌握实权才是真的啊长孙无忌身为外戚,必然要避嫌。何况李世民可不是什么庸碌之人,如果长孙无忌不主动滚蛋,那李世民有的是办法让他滚蛋,与其撕破脸不如主动退让,维护皇帝信任。

“正式加授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李世民说。

杜如晦立刻喜形于色,过去他虽然事实上掌握了绝大部分尚书右仆射的权力,任何人都知道长孙无忌一旦辞职,他杜如晦就可以升任了。可是这个官职一天没有落实,一天没有名正言顺的坐上去,那变数也都非常大。现在终于名正言顺的坐上去了,杜如晦能不高兴吗

“杜克明升任了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的官职又有空缺了,朕打算调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武士彟担任吏部尚书。朕听闻益州大都督府录事参军荆谋言,精明能干,吏部正好缺一名考功员外郎,把荆谋言一起调来,担任吏部考功员外郎,分管州郡官吏功绩考校。”李世民说。

李世民这话,让杜如晦更是犹如吃了死苍蝇一样。朝廷之上的大臣也是脸色漆黑,这个李世民这一招,玩得可真是够黑的。名义上是把杜如晦升任了尚书仆射,可是另一头却免掉了杜如晦的吏部尚书的职位。本来杜如晦兼任吏部尚书,负责选拔人才,那提拔谁还不是自己的事情

可是杜如晦升职是升职了,可是却面临失去了吏部的掌控权,李世民居然不让他负责选拔人才了,反而让武士彟调任吏部尚书,甚至甚至把荆谋言调来成为考功员外郎,负责州郡官员功绩考核。

这样问题可就是严重了,一旦武士彟担任了吏部尚书,等于是朝廷的七品以下的人事权都掌握在了武士彟手里,而五品到六品的官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