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所罗门,我来了(六)(2/3)
等人带着无尽的遗憾告别了这位令人敬佩的统帅,搭乘最后几架还能发动的飞机飞向亚丁湾。飞向被英法德意四国十多条军舰团团包围的,那条形影单只的中国巡洋舰……
事后他们得知,那位承载了太多光荣的孟尼利克二世,正如他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在那场最后的战役中以身殉国,他所剩无几的“新军”也被绝对优势的敌人彻底压倒。不久,欧洲军人的沉重皮靴便踏上了他苦心营建的“鲜hu之城”——亚的斯亚贝巴。
然而,进驻阿比西尼亚的四国侵略军很快就因为如何“公平”分割战利品,陷入了无尽的争吵与危险的对峙中,不肯屈服的皇族后裔与封建领主们则趁机在各地举起义旗,发誓要将外国侵略军“全部埋葬在阿比西尼亚的平顶山之间”。
在共同的威胁面前,欧洲侵略者们终于还是“以文明的方式达成了妥协”:孟尼利克二世一位异母姐妹的儿子——埃雅苏五世——被扶上了皇位,由他代表阿比西尼亚帝国与入侵的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向四国割让了八成以上的领土,剩下的首都周围地区则由四国“共同驻军监管”。
在各国分而治之、以土制土的策略下,一向具有封建割据传统的阿比西尼亚大小领主们相继放弃了无望的抵抗,投向他们的外国新主子,领头抵抗的皇族王公不是战死就是被出卖,这片吃饱了鲜血的土地,终于还是平静了下来。
绝望的李瑞石一行不断将遗憾深埋地下,直到三年前,在总参情报处的安排下,他们见到了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自称“万王之女王”的佐迪图,以及她身边年轻的“摄政王”塔法里-马康南——抗战英雄马康南公爵之子,同时也是孟尼利克二世的侄子。
以这两人为首,一个号称“阿比西尼亚惟一合法政府”的流亡小朝廷在中**方的保护下,小心而低调地出没于上海滩的霓虹灯影中,并不时引来黑暗中的子弹与金条。
自此之后,李瑞石一行人那深埋的理想之火被重新点燃,阿比西尼亚这个地名掌控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令他们无可抑制地想要回到那里。弥补那千疮百孔而血淋淋的遗憾。
但他们只能继续等待,眼睁睁看着阿比西尼亚的历史翻过了一页又一页:1914年夏天,欧战爆发,当年秋天。亚的斯亚贝巴周边的德国驻军被当地英法驻军驱逐。
次年春天,意大利参战,整个东非的英、法、意殖民地部队联合起来进攻德属东非、德属索马里和德属阿比西尼亚这三块殖民地,后两块殖民地在当年夏天之前被英法意夺取并瓜分,只有德属东非迟迟未能平定。
就在英国人摩拳擦掌,筹集兵力,准备一口气解决德国最后的海外殖民地之时。举世震惊的孟加拉湾海战落下了帷幕,庞大的协约国联合舰队惨败而归,整个印度洋朝东亚的王道之风敞开了大门。
这股铁与血相融、道与义相证的热风,掩过印度次大陆,掠过波斯湾与阿拉伯半岛,终于还是回到了亚丁湾,回到了阿非利加大陆,即将跟随李瑞石面前这支内燃机驱动的钢铁军团。再次吹拂那座洋溢*啡浓香的“鲜hu之城……”
只是开局并不顺利:两天前,李瑞石搭乘的“永兴”号船坞登陆舰被敌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特遣队司令部以及直属防空连、战防炮连、通讯连的全部装备随舰沉没。被驱逐舰捞上来的李瑞石为了赶时间,脱下他湿透的呢子将官制服,换了一身海军的帆布工作服,换乘到一条舰载摩托艇上,这才赶在日落之前登上了非洲海岸。
上岸后,令李瑞石哭笑不得的是,特遣队的其他单位居然毫发无损:装甲群的五十部战车、一百部装甲车、六部自行火炮,没有坏一片履带,步兵群、炮兵群、支援群六百部卡车和摩托车,没有爆一个轮胎。至于五千多名官兵,连抢滩时崴了脚的都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