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迫在眉睫(1/2)
盟约是没什么问题了,耶律乙辛回去,不仅是给皇帝看的,还得加盖印鉴,三份都要加盖,这与签合同是一回事。
狄咏这边,自然也还要加盖印鉴,他自己的官职印鉴即可。
但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怎么交接八百万贯钱是其一。
互相怎么退兵,其中细节如何,州府之间的防线如何划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这些细节都要仔细商量,倒也没什么大的矛盾了,各自谨小慎微就是。
八百万贯,自然就在燕京城下交接,倒也简单,一箱一箱,从城墙上吊下来。
但,狄咏这边也要有动作,每一百万贯钱,城头上就要看到有一万军队开始西撤!辽人还要远远派游骑跟随监督,要看着宋人大军一直往西走,不能有停留!
如此,种愕所部,在六百万贯之后,基本就都开拔往西了,再留一些人接受最后的二百万贯。
然后,范阳那边,才开始撤军,也往西撤,往大同一线。
战争,就这么结束了,辽人也可以开始下令,让部分来援的军队返回驻地,也让部分来援的军队不必直接到燕京城来,而是开往易州涿州与燕京城西边城池驻防,也是为了分散就粮。
一切局势,也就稳住了。
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在进行。
狄咏也早早回到了大同城内,各部也在陆续归来,有一部分也需要在城池驻防。
这仗,远远还没有打完,但论功行赏之事,就要接着去做了。
盟约,也要快马送回汴京去。
辽人,在哭,朝堂之上,恸哭一片,皇帝在罪己,虽然不发什么罪己诏,但在自我检讨,主要还是要反省大辽为何有此惨败!主要还是在怪罪朝堂诸公……
要的就是一个上下一心,发愤图强,厉兵秣马,报仇雪恨!
钱与粮,有的时候是一回事,有的时候,区别很大。
在风调雨顺、没有大事的时候,钱能轻易换成粮食,粮食也能轻易换成钱,但一旦出了问题,粮食倒是可以轻易换成钱,但钱就难换成粮食了。
辽国如今,既缺钱,也缺粮!不是百姓缺,而是朝廷缺,朝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把百姓手中的物资,变成朝廷手中的物资,而且百姓还不会民不聊生……
这就需要“技术手段”了……
这朝会,就是商量这些“技术手段”的。
这就是厉兵秣马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换个词,这也可以说就是变法!
至于说不缺钱粮的百姓是哪些百姓,如何在政策上区别出来,如何有效的达成变法图强的目的,这就是变法的具体内容了。
再然后,如何准确的实施这些政策,这就是变法能不能成功的唯一指标。
变法,在这个时代,最后的最后,归根结底,就是国家怎么把有钱人的钱,在合理合法以及不伤及底层无辜的情况下,变成国家的钱。
再延伸一点,那就是国家再如何用好这笔钱,是加强军备面对战争,还是为底层百姓谋更多的福利,为社会发展做更多的贡献,这就看现实需要了。
辽国变法,显然迫在眉睫!
大宋变法,其实也迫在眉睫!
但辽国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很好的名义。因为他们很好的接受了一次即将国破家亡的现实教训!
辽国能不能成功变法崛起,就只缺一个条件了,那就是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能做好这件事。
而大宋,还缺少这么一个很好的借口与名义。
但大宋,却又已经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人,也慢慢形成了一个比较强有力的团队。
战争,再次让许多人发财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